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随笔欲望与自制
TUhjnbcbe - 2023/5/13 18:48:00

创作谈:之前的一个中午,我途经车水马龙的人民大街,看到穿梭在街道上形色奔走的人们,遂灵感一来,开始下笔《欲望与自制》这一随笔散文,文中阐述了我对欲望的一些看法,也许语言不够严谨,辞藻不甚华丽,但的确是我对人生的一些思考。

每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个欲望,没有欲望的人生是悲催的,欲望给过人们不少激情与动力,它就好比是人们生命中的助力器,帮助人们憧憬未来、奋发努力!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正如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想要找到两个相同的人也是不可能的,思想是自由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对待美好的事物,人们普遍都有一种向往感,这便是欲望的开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不容易的,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欲望能萌发人们心中的斗志。可以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呢,欲望有利有弊,欲望适度则为益,欲望过度既为害。

人类自诞生之初便有无数的欲望,适度的欲望闪闪发光,能传递给人们正能量,帮助人们审时度势,把握好分寸,经得住磨砺,抵得了诱惑。我称这种能引导人积极向上的适度欲望为“金色欲望”,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一份“金色欲望”来确定好人生航向,同时能够时刻做好自制、慢慢积蓄力量从而走上人间正道是至关重要的。

此次创作过程结合了我的大量人生态度,我表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不能盲从也不能私欲过重。

这次创作,我也修改过多次,通过这次写作,我也获得了不少写作经验。

正文:欲望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是有的。它潜藏在人们心里,司以待机。我对欲望的宿命有两种看法,它或是被扼杀在摇篮中,或是爆发出来。

当然爆发出来的欲望也是有两种结果的,一种是你到达了你所向往的地方,不妨称其为欲望目的地;反之,就是你没能到达追寻地,失败而终。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惑,潜藏在人物内心的欲望是怎样被扼杀摇篮中的呢?其实,了解好欲望的实质,就不难了。

我们每天都干着不同的事,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可谓:“近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好比一群人吃着点心,喝着茶,论及世界上什么东四最大,有人说是海洋,有人说是天空,也有人说是宇宙,更有人说是人的心。

所有人各持己见,谁也不服谁。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大家的思想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当我们看到美好的事物时,都有一种向往感,并且想从中得到愉快和满足,上天是公平的,任何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自由,这,就是欲望的开端。

但是呢,有些欲望在产生之初,大脑就立即做出判断,若是主人公进行了思想斗争后认为此种欲望不合理便毅然放弃,便是欲望在摇篮里被扼杀了。这时,扼杀这些不合理的欲望就需要我们的自制力了。

古人云:万事皆有定数。

其实,这个定数,不就是万事万物的规律吗?做人做事都要有度,这个尺度可高可低,但不能乱了方寸。对待美好事物的追求,本身是对的。然而这个追求确是可正可邪。

对于人的有些欲望被扼杀在摇篮里要进行细致的说,是有根据的,人脑中有亿个神经细胞,在任一个一秒内,可产生10万次化学反应,在任意一个想法诞生初,人们的大脑就进行了考虑。当发现某些欲望不合常道时,人们便拿出了自己内心的尺度衡量衡量,把握把握,最终将其抛却。

这个可以形象地说,假定你孤身一人走在大街上,身无分文,看到商店里摆设着各式各样的糕点,你很饿,淌着口水,尽管你想象着狼吞虎咽美餐一顿的景象甚至有冲进店里吃霸王餐的冲动,但是你内心的强大自制力迫使了你的前进;再如,吃完午饭的你走在校园里漫不经心地散步,这时迎面走来一个长发飘飘的美女,她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你,可是你却不能马上跑上前去拥抱她、亲吻她,因为你的内心有个尺度再约束着你,内心尺度告诉你:这个欲望是不可行的,是非分之想。

欲望与自制力都是源自于人的内心思维,人的思维是很神奇的,人类的每一个工程业绩都是源于最初的灵感构思。

我认为人与动物很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我们拥有无限强大的思维。我们生活着的世界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前两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而言,是应该庆幸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能源来改造社会,进而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喜悦感,然而大量的废物被我们肆意的排入自然界中。

人们对自然界的畏惧、认知、探索、征服、利用以及保护,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无限的欲望,只是这个欲望是放在广大人类群体上讲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拿出生不久的婴儿讲,他一啼哭,就有哺乳的欲望,可见,人有欲望是与生俱来、历来已久。

人有欲望是常事,行行色色的生活,各种忙碌的我们,能有欲望的追求,给我们添增了人生乐趣。再说,欲望目的地本身就是我们所憧憬的地方。

那句:“面包会有的,奶油会有的,一切会有的”确实鼓舞了不少人。在我看来,每个人,无论是谁,只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而自己内心深处有个好去处,他就会有欲望。对欲望的解读,站的立场不同,结论也是会有差异的。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战火硝烟中,他有平息战乱,安定华夏的欲望,这个欲望在他曹操*团来看,就是个富有志向的抱负;而在刘备*团或者孙权*团看来,简直就是个饱含阴谋的野心,所以对欲望认知不能一概而论。

人要是没有欲望的话,我倒觉得不正常了。真正清心寡欲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人们之间需要各种交流、互动,这个过程中察觉到美好事物的人必然会心动。

活着的第一需求是生存需求,时间维度回放到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人们在采集狩猎时就有食物占有欲,食物占有的越多,就意味着活下来的可能性越大。

再到后来部落之间的战争,人们的欲望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着。

对于爆发出来的欲望而言,我说过,是有两种结果的,一种是到达了欲望目的地,一种是失败而终。这是为什么呢?前文说过,欲望由心生,它可大可小。

有些欲望就在眼前,实现起来很简单;而有些欲望却显得虚无飘渺、遥不可及。欲望的实现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此之前,必须有控制这个苗头的能力,锋芒毕露是不行的。

对欲望的落实,或是操之过急,或是行动滞后,皆是到不了目的地的,如果行为失当,后果不堪设想。这便是爆发欲望后有两种结果的原因,就好比《周易》上讲的,初九,潜龙勿用。

好的苗头需要伺机行事,慢慢积蓄力量,要有“待我力量强大之时,就是我等出头之日”的意念才行。这就体现出自身控制力对“尺寸”的把握,对“度”的琢磨。

然而,人们受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影响,思想千差万别,欲望也各有不同。

的确,人没有欲望是可怜的;但是,人没有合理的欲望却是可悲的。对于拥抱的欲望,还有是否合适之分,人要是拥抱了不适合的欲望,很可能没有好下场,甚至走火入魔,害人害己、贻害四方。

二战法西斯头目希特勒,野心勃勃,他宣称要用日耳曼人的枪换来可耕种的广阔土地,他说过“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足见这位持有民族偏见的*国主义者的非分欲望如烈焰般狂热,好似燃起的熊熊大火,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这种没有人道的狂热欲望给他本人也是带来的岂止是遗臭万年的骂名,只能说是可惜了一位*事天才,没用对地方。人的欲望要切合实际,倘若偏离了尺度,欲望就会变成狂妄的想象。

合适的欲望是支配人们前进的一种希望,它给了人信念,引导人们不放弃、不抛弃,还能给人以更多积极热情与激情,传递了正能量。这种合乎实际,指引人们走向光明大道的欲望,我称之为“金色欲望”。

那些带有偏见与妄想的,甚至给人以灾祸的欲望,我冠之名曰“黑色欲望”。金色欲望与黑色欲望都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憧憬,每个人的欲望或是金色多一点,或是黑色多一点,是需要内心那份尺度来衡量的。

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左右了人们的抉择,只是我认为,生活中的我们不应该仅是盲从。

眼下的大学生群体,从早到晚,有人会忙碌认真地学习一天,也有人翘课后拉上情侣去逛街或在寝室里打游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大家追求的方向不同,审时度势的角度不同。也许人们都懂得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开导他人,当朋友为俗事而烦恼时,来上一句“理智一点,都会过去的”等诸如此类劝语再平常不过了,可是一旦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有时却不能理智了。

知性、感性与理性是人们认识世间事物的三种情感类型,待人接物中,情感的作用也会影响人们对金色欲望与黑色欲望的抉择。金色的欲望就好比人生中的助力器,它能帮助人们描绘好人生蓝图、有的放矢。

生活在武帝时代的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处以宫刑,深受重辱的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有的放矢,他毅然拥抱“金色欲望”,几度春秋后,富有“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美名的《史记》横空出世。司马迁的肉体去了,但他的思想灵*却绵延了两千年。理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而言的“理智”便囊括其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是理性思考的好办法之一,反省好日常所作所为,对我们走好下一步、选好金色欲望意义重大。

人活一世,不能白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觉悟应当不断提升。思想是自由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的生命仅在须臾之间,也许我们不是什么伟人英雄,但拥有一份合理的欲望还是可行的。

掌控好自制力,把握好尺寸,不迷茫,不轻狂,能克制住诱惑但不会绝望。

也许我们不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但我们可以像蜗牛那样慢慢潜行,积蓄力量,即使前程苦难重重,也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坚强,要相信,最终必能拥抱那份“金色欲望”。

本文原创作者:崤函河洛(阗翼)

网友们有什么想法或者观点,可以直接在留言区进行点评。

感兴趣的网友加我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欲望与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