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过得有些“无趣”,今天看到手机里看到“武汉居民隔楼喊话”的新闻,看了觉得有些心酸。
要是放在平常,可以安静的宅在家里不出门,但是过年整天待在家里,倒也突然想出去找朋友玩耍。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
“别人看见他赚了钱,就说他是商人;看见他施舍他的钱,又说他是野心家;看见他推谢光荣,说他是个投机的家伙;现在,他谢绝社交,大家说:那是个莽汉。”
一个人是不可以没有社交的。但是,“社交恐惧症”成为许多成年人的通病。
那么,我们交往中为什么恐惧?除了因为自身性格内向、情商不高、地位差异等因素影响,还有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怕吃亏、上当。
当然,影响每个人产生“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只要与人打交道,难免会发生矛盾,哪怕是最要好的闺蜜。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历史上,社会上,不管是上至皇帝,下至挑夫,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不外两件事情:一个是男女之间;一个是钱财”。
人与人的纠纷,真的是受这两件事情影响吗?
孟子说过,“不虞之誉,求全之毁”。这里的“不虞”就是想不到,“不虞之誉”意思是说想不到的恭维。
有时候,一些“好话”莫名其妙的就降临到你身上,让你沉浸在恭维里。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到周围人的“好话”。比如因为一次考试不错,邻居就夸你家孩子将来必有出息;因为一次工作完成的出色,同事们捧你必能升职等。
但是,你真的有那么优秀吗?不一定。有时候从别人嘴里恭维的好话,并不一定是你真好。
孟子的后半句“求全之毁”,在生活中最常见。俗话说“人无完人”,世界上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那些整天喜欢用尺子来要求别人的人,往往最遭人厌恶。
比如,每次考试完一回来,父母首先要看的是成绩,其次就是问班里前十名的成绩;
单位一发工资,同事就要询问对方工资,嘴巴上无所谓心里是否在乎,只有自己知道。
甚至有些人连高矮、胖瘦都要拿来比一比,路上看到陌生人,就习惯背后说几句。
所以,南怀瑾先生说,现在的很多人,不会反过来量自己,成天将尺子拿着量别人,这样是行不通的。
人与人相处,应该有“求全之毁”。
南怀瑾先生,在《孟子与万章》里说过,“我经常告诉诸位朋友,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
很多时候,我们看生活当中但凡跟金钱相关的事情,人都特别重视,尤其会斤斤计较。
就比如去菜市场买菜,经常能见到那些大叔大妈们在与菜贩子讨价还价,其实仔细问下,也就是几毛几分钱的争执。
上面说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小的金钱关系。其实,现实里很多事情都跟金钱有关。
正常情况下,“吃亏是福”这种金钱理念并不多,多数时候大家还是很在乎。
所以一旦自己的利益,被别人侵犯了,就会心里产生愤怒,然后与人争执。
这是金钱,还有另一件事就是男女关系。
这一点,平常大家并不是很在意,南怀瑾先生说,“因为这两件事,往往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不必拿出证据来,只要造成半信半疑,将信将疑的群众心理,就足以致人严重的损害了”。
所以,不要小看这2件事,碰到了都得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