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商丘市建筑渣土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学武
本网讯年6月21日,“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扬尘治理现场会议”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时隔两日,由河南省公安厅、住建厅、交通厅共同参与的“全省渣土车规范管理推进现场会”同样选在了商丘。
对渣土车进行规范管理本就是一项棘手的工作,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样一项难题,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商丘却提前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图为: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润儿(前排右三)到商丘调研百城建设提质工作
“在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商丘市却取得了污染指数两位数下降的好成绩,其在扬尘治理和渣土管理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商丘成为全省渣土治理的典范。”河南省政法委书记、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办公室主任许甘露在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治理现场会上说道。在随后召开的全省渣土车规范管理现场会上,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也积极推广商丘渣土车规范管理的工作经验。而这累累硕果,与商丘市渣土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学武的辛勤付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年12月19日,在商丘建筑渣土管理办公室见到孙主任,他精神饱满,说话风趣,待人亲切,军人出身的他,身上充满着鲜活的力量。为还商丘市民一片蓝天的承诺,两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坚守一份执着的心
一直以来,渣土车都是每座城市的“伤痛”:乱倾乱到、抛洒污染、闯红灯、肇事伤人、鸣笛扰民......让市民望而生畏。时任商丘市睢阳区城管局副书记、副局长的孙学武深知渣土管理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庞大的车体载重大、盲角多、刹车慢,稍不留意就酿成重大车祸。年他从睢阳区城管局转岗到商丘市渣土管理办公室,渣土车背景复杂、规范管理难度大,面对如此困局,他“临危”勇挑重担。
图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翁杰明(左二)到商丘市视察城建工作
孙主任拿给我们一组他自己统计的数据,“建筑渣土车违规运输率超97%”!这是他上任后,经过连续三天三夜暗访摸排得出的数字。凌晨3点钟,他在商丘市睢阳大道一辆一辆的数违规车辆,一小时内34辆车,竟无一规范运输。
在暗访摸排同时,孙学武就开始酝酿治理办法,待掌握足够证据之后,又去工地调研,对车队摸底。经过深思熟虑、考察调研,以商丘市城管局的名义制定考核标准,立即采取严格措施,对市内渣土车辆进行规范管理,每辆渣土车在运行前都要对司机和车辆进行考核,达到考核标准核发准运证。最终,商丘市规范渣土车辆、商砼运输车辆,渣土公司由原来的26家规范到现在的10家。
图为: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许甘露(前排右二)到商丘指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图为:商丘市渣土办开展“夜鹰”行动
商丘市渣土管理办公室对运输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与运输单位签订渣土施工现场管理责任书,严把渣土运输车辆审批关,实行一车一证、一队一档、一地一证的准运制。为确保执法管理的有序推进,商丘市建筑渣土管理办公室实行错时工作法,把工作重点放在夜里,对渣土车、商砼车辆违规运输进行彻查,从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5点,开展“夜鹰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高压态势24小时监管,主动出击,严打违法违规运输,毫不手软。”孙学武说。用钢铁手段治理渣土运输,难免会硬碰硬,会触及到部分人的利益,各种挑战也接踵而至,执法车辆轮胎遭人扎烂30多次,执法人员及家人多次接到恐吓电话及信息。
“你看,这个玻璃上的洞就是被钢弹枪打穿的,现在想想都后怕。”指着办公室窗户上的一个洞,孙学武介绍道,一次晚上10点多他们还在加班开会,当他起身到办公桌上拿材料,突然听到“啪”一声响,当过兵的他立即意识到是枪声,赶紧让大家趴在地上,自己第一时间去关了灯。过一会儿,他们查看发现,窗户上确实留下了一个洞,地板上有一颗钢弹。当他下楼回家时,发现车前窗玻璃上扔着一只开膛破肚的小狗。然而,这些恐吓和威胁并没让渣土办的执法人员退缩,更没有因此停滞工作。
这一件件事,给执法队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威胁。妻子实在无法忍受一次次的电话威胁、一次次的黑车尾随,甚至深更半夜也会接到恐吓电话。妻子一次次哭着哀求他“学武,咱不干这项工作了,行吗?”他却一次次摇头拒绝妻子,最终,伤心欲绝的妻子选择离婚,带着6岁的儿子远走他乡,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这样散了!
两年来,“孤家寡人”的孙学武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办公室成了他第二个家,为实现当初对商丘市民的承诺,他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太多,也牺牲太多。
用科技启迪智慧
在执法管理工作中,孙学武创新采用“互联网+2”(互联网+科技管理+创新管理=渣土管理)的新举措,要求所有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必须安装GPS定位系统,每个工地一天出动多少车辆、运往哪里,都会显示在监控平台室内的电子屏幕上,一个个密密麻麻的蓝点就是渣土运输车辆,有些还在移动。管理人员点击任一蓝点,屏幕上就会显示此渣土车所属公司、车主及车辆详细信息。
图为:河南省公安厅、住建厅、交通厅领导到商丘市渣土办观摩互联网管理平台
“这就是我们追踪管理渣土车的‘天网’。”孙学武指着电子监控屏幕说道。商丘市渣土办在全省率先推出施工工地“智能围墙”管理,每个工地审核的车辆,有多少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就有多少辆车进入“智能围墙”,车辆一旦违规,系统会自动在监控平台上报警,通过GPS定位+“智能围墙”,运用网络技术,绘制出一个渣土管理的追踪“天网”,禁绝了渣土的偷运和无序运输。
如果说建立管理追踪的“天网”,是商丘渣土管理办公室的一大创新,那么建立严格的执法“地网”则让渣土管理如虎添翼。
为更好地组织指挥管理渣土清运工作,提高渣土执法工作效率和执法质量,市城管局要求渣土办全体执法队员科学文明执法。所有执法人员着装统一,且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和GPS定位对讲机,无障碍、全覆盖对讲通话,现场取证,并传输至渣土管理指挥中心。根据传回的现场执法情况,指挥中心可以及时配置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渣土管理构建了一个执法“地网”。“有‘天网、地网’这两张网,我们管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孙学武说道。
图为:孙学武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光(前排左二)汇报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在商丘渣土管理办公室院内,孙学武现场指挥无人机,通过大屏幕向我们展示无人机管理执法,在屏幕显示的画面中,我们看到停靠在中州路两侧整洁有序的绿色新型环保渣土车。紧接着,又模拟演习无人机空中查处黑渣土车,并展示空中侦察、识别、指挥、空地联动的全过程。
图为:商丘市整洁有序的新型环保渣土车辆
用科技手段参与执法管理的同时,渣土办为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与社会沟通的渠道。在渣土管理行业率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