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缺少铜元素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317/4592180.html张爱玲曾感慨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有天才的少女,猛然爱上一个不该爱的男人了。
这句话,如今拿来体会,似乎完全是在自我哀悼。这位过去藏身上海滩,用一支绿墨水钢笔,写尽中国俗世传奇,被称为“炸裂级精熟男女情感”的年轻女子,只因生命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人生既被书写,也被改写。这位书写并改写她命运的人,就是与徐志摩并称“民国两大渣男”的胡兰成。
年代中期,当时在汪伪负责宣传事务的胡兰成,与张爱玲开始了一段持续三年的爱情婚姻关系:一个,朝三暮四,沾花惹草,始乱终弃;一个,不问出处,无畏将来,全情投入。对于这一份情缘,胡兰成晚年在《今生今世》那本回忆录中,用了许多篇幅去追溯,宛如一个头号铁粉,努力为爱豆的前半生塑像。
不管张爱玲本人厌不厌恶、张迷们承不承认,就我个人阅读感受而言,可以毫不犹豫地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她张爱玲、写她也写的最传神妙曼的,还是这位无情抛弃她的前夫哥胡兰成。胡兰成说,人世间的一切事,都可“花叶相忘”,可这怎么能够呢,分明情仇已逝,恩怨难了。
关于张爱玲的研究文字,我看过的应该不算少了。可即便到了今日,我也还未见有能超过胡兰成的。很大程度上,是胡兰成最开始、也最成功地把张爱玲捧到了“女神”的高位。香江才女亦舒,资深张粉,大骂胡氏是“老而不死是为贼”,可没老胡这么一手笔,“张爱玲”在后世读者心目中只怕远没如今那么神采奕奕。
亦舒:完全老而不死是为贼,使人欲呕
有太多读者,是通过胡兰成,了解现实中的张爱玲。说出这么一个事实,大概也挺讽刺的吧。
胡兰成写张爱玲,集中在《今生今世》这本散文还有断断续续
现代中国文人,胡兰成与李敖很像,性格像,行事也几乎同出一辙。都才华横溢,都细行不检,都花心大萝卜,都是前妻深恶痛绝,他们却念叨人家一辈子。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都有点暴露癖,都喜欢炫耀自己追女人的“丰功伟绩”,并且用漂亮的文笔,把本该写在日记的情史私密全写在书里,公之于众。
胡兰成今大白话说,就是半文半白炫夸自己如何猎艳的一生。这是位贾宝玉型的男人,对于女人多是“沙场秋点兵”式的亵玩,写下的全是放任自私的爱与情,本并无意也不可能专写张爱玲。但正是这本书,误打误撞地,成为有关张爱玲生平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张爱玲少女成名,可一直很刻意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极少有私生活的记述,这一点与时下那些靠贩卖隐私维持热度的女作家多少有点不同。她生前,出版的文集,除了《老照片》、《张看》等偶有文章虚虚实实地旁涉自身外,基本上对个人生活与心境都很缄默,以至于后来“张学”兴起,要找她的文献材料都极困难,需要粉丝翻捡垃圾堆。
上海常德公寓,当年胡张双宿双飞之地
而胡兰成《今生今世》等作,里面诸如“民国女子”等章节,实际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张爱玲的点点滴滴,不仅成为迄今最全面、最真切的记录,也真最不落俗套。他几乎用天雨散花般的手笔,将张爱玲直写到了“民国女子唯此一人”的地步。这等文字,肆无忌惮,汹涌而出,简直要多硬核有多硬核。
读胡兰成,大概没有人不觉得他渣,可应该也不会有人不承认,他的文字是真好!电影《面纱》里,女主角说过这么一句话:“女人不会因男人品德高尚而爱上他”,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也许正恃这种才情,才会让精明一世的上海女人张爱玲,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彻底地迷失自我。在一次闲谈中,她就说胡兰成其文,学鲁迅又不输鲁迅,是带有崇拜意味的。
根据毛姆小说改编的电影《面纱》
如此才能理解,那时的张爱玲,青春美貌,在文坛红的发烫,如何会为了这么个其貌不扬的油腻中年已婚大叔,认识不到半年便“闪婚”,每见都是“满满的笑意”,天真而愚蠢飞蛾扑火,人生犹如被PUA绑架。
所以,胡兰成写张爱玲,首先就有作为最真实遗迹的好。尽管它们像一把把斧子,不断劈开张爱玲内心冰封的痛苦。
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实连“今生今世”这个书名,都是张爱玲当初给起的。读里面的文章,一旦能撇开张爱玲受虐的视角,带着平静之心去阅读,应该都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屑末吧。
图:陈丹青:“依我偏见,胡的书写、性情、器识,犹有胜沈从文、张爱玲之处”
胡兰成是对张爱玲影响最深的那个人,也是对她表达得最准的那个人。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这是一个无比真实又无上高大的“张爱玲”。胡兰成依托《浮生六记》式唇齿含香的笔锋,写出了这个人身上,真实廉价又可爱崇高的部分,舍他再没有谁可以做到。
大部分人看张爱玲,只能雾里看花,也很“模式化”:聪明绝顶,性格古怪,清高冷淡,不善交际,离群索居,对任何人没有热情,到哪儿工作都不顺心。胡兰成写下的张爱玲,是有血有肉,又不失戒定真香般的神仙姐姐状,高级到让人都想供奉她于神台。
比如,我们再一次得到确认,张爱玲对生活是何等讲究,又是何等务实。她的服装发型妆容永远都要精致,当她9岁收到人生第一笔稿费之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一只最时尚的口红。
比如,她还自各设计衣服,多数女人还裹脚时,她已开始穿旗袍。她对身边女人说,“你不要指望别人会因你的心灵美而爱上你,发现心灵美可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比如,从这部书中,我们才晓得张爱玲很讨厌交响乐,也不喜欢自9岁起学到15岁方辍的钢琴,但对于京戏、绍兴戏、蹦蹦戏这类很民俗、很不上台面的艺术情有独钟。
比如,我们了解到,她似乎很无情。从不曾悲天悯人,也不会去同情谁,慈舍悲布的心全无。她的三观里,“世界里是没有一个夸张的,亦没有一个委屈的”,很是自私,临事心狠手辣。
胡兰成,-,浙江嵊县人
比如,我们被告知,她缺乏生活技能,最大乐趣就是看书。但她高度近视,又注意力惊人,看《金瓶梅》连宋蕙莲衣裙颜色都会留;再比如,我们还八卦地得知,女神也,太多庸俗不堪的段子,她时常看的花枝乱颤。如果她还活在当下,应该也每天要刷个“百家号吧!
也许,确如作家止庵所说,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是最难得的“重要文献”与“海内孤本”。现下所有谈论张爱玲的文字,都离不开《今生今世》的材料给予,与观点框架。
作家止庵,曾热心整理出版《今生今世》
他对张爱玲了解之深透,对其作品感知之迫近,是直觉的,是日常的,也是精准的,是任何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
胡兰成写张爱玲的“好”,有了解之最真实与最深切的好,少了许多故弄玄虚。
读《今生今世》,我从未怀疑胡兰成是真爱过张爱玲,而且爱的很深很深那种。他文中对张爱玲自白,“在这世上,一般的女子我只会们厮混,跟她们逢场作戏,而让我顶礼膜拜的却只有你”,这话不当有假。张爱玲自己也说,两人同居时,“欲仙欲死”。
只是,风流如胡兰成的“爱”爱到左拥右抱,可以无关“今生今世”的。这是贾宝玉的“情怀”,你说他爱林黛玉吗,当然爱!但是他照样可以睡睡袭人,和薛宝钗史湘云等一干红颜知己打情骂俏,优游其中,洋洋自得。
晚年胡兰成与朱天文姐妹
可要说没爱,胡兰成断然无法凿空写出这样完美的张爱玲,也无法解释,在所有女子中何以独属最为光彩照人。这是情人之眼,是以情深意切,缠绵之绪,袅袅不绝。我们看其他熟人的记录,因少了这点特殊关照,张爱玲就远没那么美好。
比如,曾有人问她闺蜜苏青,张爱玲到底何如人也,苏青只说“平常女子”四字;再比如,其弟张子静,晚年回忆姐姐,也仅是说“脾气特别”,丝毫不见啥高大上。而胡兰成毕竟与她是夫妻,也是第一知音,心中未必没有心怀眷念,只是嘴硬。
所以,他后来写《今生今世》,但凡写到张爱玲时,都极真极深极美,吹起彩虹屁来喋喋不休,为所有人不能比拟。老实说,如果“渣男”也分等级,胡兰成还真不算最等而下之的。至少,他不会如徐志摩非得逼迫妻子堕胎,不如学吴秀波把枕边人送到监狱,更不会如李敖大师,分手后非得痛骂人家一辈子,各种不堪入目。
李敖与前妻胡因梦
对待感情,胡兰成是“滥”,可还说不上彻底的“坏”。他是留有体面的。张爱玲最后对他,也是有悔而谈不上恨。
也因悠悠此情还在,胡兰成的那些评张文字,天然地就有不同寻常的色彩与意义。
这些文字,不是雾里看花的,不是隔靴搔痒的,而是来自已逝爱情的追索,也可能是来自遥远心灵的报告。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在我读来,胡兰成对于张爱玲,记录最多的,其实是“相知”。
年,三藩市家里,能剧面具下
世间渣男,只是感情不专一,未必不懂女人心。甚至,这些人才可能是和女人最能“相知”的。我们看那些所谓pua砖家,最娴熟的招数,正是此等攻心秘诀。胡兰成作为民国pua界宗师,对此把握不用说,经典教材级别的。大概也所以,《今生今世》中,胡兰成回顾两人的相识、相爱,落脚点全部是“相知”,不管你如何质疑他虚情假意。
胡兰成真是情场高手,最懂女人心,料理张爱玲也并不困难。他曾吹嘘,我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知。暂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否认,他与张爱玲间,曾确有过一段神仙眷侣般岁月静好的日子。胡兰成不能说不爱她;而胡的才情与风度,也的确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过张女神。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如此写道,“两人伴在房里,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同道出去游玩都不想,亦且没有功夫”,何其缠绵。
“PUA”
胡兰成文章中说,有一回他跟张爱玲聊天,慨叹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张爱玲纠正他,“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一种知己之感。我向来以为,张爱玲一生中,唯一的知己就是胡兰成,也没有人能如胡兰成一样,如此深切地走入过她的身心。
这其实是不难理解的。他们二人初识时,胡兰成40岁,油腻中年大叔,读了不少书,地位也算显赫,更是混江湖的人精。而张爱玲方23,还是懵懂老姑娘,此前从未与异性谈过恋爱。她极度自负,极度敏感,极度缺爱、也极需安全感。这样的年轻女子,太容易被一个风度尚佳、才华横溢、阅历过人、权重势大、知冷知热的大叔吸引住了。
自制“旗袍”
她自小,就过着被遗弃的生活,犹如孤儿,生母不管她,“父亲”更是不在场的。除了幼年时,对母亲存有过那么点依恋幻想之外,从未曾真的爱过别人。这种原生家庭环境生长下的女人,很自然有“恋父情结”。而她长大成人后,也确实跟找爹一般唯独爱过胡兰成,那份依赖、依恋、依附、依从,是不计所有飞蛾扑火的决绝,犹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薇龙。
我常不怀好意地想,也许人世间真是万般皆是命,想她张爱玲刻薄一生,可能非得有这么一位爷出来治治她吧!
我读《今生今世》,总觉得不该纯当“风月宝鉴”看。揣摩胡兰成的深意,当取的是“香草美人”的春秋笔法,借男欢女爱,慨家国*治,落笔处处隐喻。
其重心主旨,当是由己及人,悲悼在流离乱世中,多少何其虚惘又实在、何其壮怀又何其无奈的人生,所以会说”不堪入有学问者之目”,又自负“此书终当不朽”。前者是明知太多读者会骂他,后者是念兹在兹望有隔代知音。
可以说,这本书,并无意专写张爱玲。张爱玲与他自己,只怕都是其中一副“药引”而已。可问题在于,他又确确实实不能忘怀张爱玲的好,以至于一旦提及,必是穷极赞辞,必是生花妙笔,直把张爱玲写成了永恒的“女神”,一足兀立,卓然不群,嫣然百媚。
张爱玲自画像
《今生今世》中,除开《民国女子》一章外,其余还与张爱玲有关的篇目,是《汉皋解佩》、《永嘉佳日》、《天涯道路》、《雁荡兵气》等节,这些文字是无一例外的深情款款。那种“旧游之思”,那番“艳情雅意”,杂以浮世彩绘,羼入点绛山水,真是缅邈浩荡,千回百转,写到了一等一的境界。
人是寡廉鲜耻,情是始乱终弃,可他写张爱玲是绝无仅有的好。他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单这句话,只怕天下就没一个男人可把自己的女人写的如此光彩照人,尽管他也似吴秀波一般薄幸。试换成情书看,世间能有几个女子,招架的住这等甜言蜜语?
三毛唯一编剧电影《滚滚红尘》
他写张爱玲,赞她的美好,夸她的单纯,说她的奇丽,讲她的聪慧,文字言语都可谓清明之至。都是零溦小沐,不曾刻意浓妆艳抹地重描,更从没夸张矫态的抒情乱飙,出奇地淡然至极,又极致般地白月挂天,幽趣弥满。
“我不但对于故乡是浪子,对于岁月我亦是浪子”,他对女人、对张爱玲,更是文人无行、才学精致的“班头浪子”呀!
中国文学史上,实在找不到,比他胡兰成更能“美感地写女人”的文人了。
他擅写女人,尤把张爱玲写的最动人。想这个人,被张爱玲如此深爱过,除却花心,应该确实还有更吸引人的本质吧。他的文字如此华美,心思如此细腻,往往呈现出一股又绝美又忧生的姿态。张爱玲看男人眼光不行,文学品味的确不差。
他写对张爱玲的深情,“我只觉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他谈二人心意之相通,“我与爱玲只是这样,亦已人世有似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大海几乎不可以是儿女私情”;她只是倚坐一旁,他如醉似痴,“她本人却宁像晴天落白雨”;连分手时的张爱玲,都是优雅一如明清画卷中人,“离别时,爱玲说了李义山的两句诗: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原隔座看”。
胡兰成笔下的女人,尤其是文字吐唾下张爱玲,不似人间又不在天上,潇洒而幻美。他写出的张爱玲,那般如女神般存在的张爱玲,且淡、且清、且浓、且冷,是以往中国文学中见不到的。可以说,胡兰成那曼妙圆润的文笔,用字遣辞的神韵,甜腻妩媚的文采,慧美双修的词藻,实是用文字堆垒出了一尊现代文坛女神像。
从这个意义上看,今生今世遇见这么一个男人,张爱玲的幸与不幸,能够做的与应该做的,种种意味也许都潜藏在里面了。那日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真是清嘉隽永的男子啊,让多少人恨也恨不起来。
她在《惘然记》中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也许正因这,所以她至死无言。只是也磨得心灰意冷,从此独却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