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帝王自称寡人,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复制链接]

1#

寡人两字,最早来自于一些古装剧或古典题材的小说,其实,寡人的原意是指在道德方面不足的人。

古代帝王的自称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朕”,其次是寡人,孤,不谷等。

在秦始皇之前,无论尊卑,皆自称朕,比如屈原《离骚》中说:朕皇考曰伯庸、《诗经·大雅·韩奕》中说:“无废朕命”。

在秦始皇之后,李斯建议秦始皇将朕定位天子的自称,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的意思,从此,普天之下,除了战乱分裂,只有皇帝一人能自称朕,相对于朕,寡人和孤也就比较常见。

春秋时期,诸侯王可自称寡人,比较弱小的诸侯王自称孤,而周天子自称“予一人”。

战国秦西汉时期,各地诸侯王仍自称寡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可与否?”。

为什么古代帝王和诸侯王要以寡人自称呢?

古代的观念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所以皇帝自称天子,而古代讲究“以德治国”和“以德配天”,也就是说上天会把天交给有德的人,所以君王要是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力和地位。

所以自称寡人是君主的一种谦称,自谦德行很少,而并非指天下就只有自己一个,感到孤单。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间历史故事

专注于你不知道的历史秘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