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后
漂亮护士们会送您一块棉球
并提醒您按压30秒以上
止血
但人体的止血过程
除了你在宏观世界看到的
止血棉球凝血块
还有
你看不见、摸不着、且完全感觉不到的
在微观世界发生的
血小板和14种凝血因子
的激活过程
在凝血的整个过程中
血小板的经典功能是形成初级止血栓
并与一群凝血因子相辅
形成稳固止血栓,即凝血块
达到止血的目的
外伤引起血管破损后
原本安静徜徉在血液中的
血小板被激活
(被激活后的血小板长这样)
激活后的血小板
会手拉手聚集到血管破损处
形成初级止血栓
与此同时
被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化学物质
收缩血管
减少局部血流
但血小板不是一人在战斗
血管破损在激活血小板的同时
也激活了14种凝血因子
但凝血因子的激活方式是逐级的
这种逐级激活过程
被称为
“凝血瀑布”
从医学工作者或科学家的角度看
凝血瀑布是下面这样的
不光你懵
就连专业的医生们
看到上面这个瀑布也会头大
(PS:那些天天搞凝血诊断的临床医生可能会熟记于心)
既然看不懂“凝血瀑布”
那我们就从瀑布背后的故事说起
公元前5世纪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就发现了血液在体外凝固的现象
但并不了解背后的原因
此后,大名鼎鼎的“血友病”
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的关系
在整个欧洲皇室流传
还间接拖垮了俄国皇室
但直到20世纪前
血友病这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
仍然无解
直至年
德国医生PaulMorawitz
系统地诠释了血液的凝固现象
并阐明了参与血液凝固的4种必要因子
促凝血酶、凝血素、纤维蛋白原、钙
接下来
不是陆续发现余下的凝血因子
而是出现了
家喻户晓、高性价比的抗凝药物
“肝素”
(相当于青霉素对于感染学的意义)
以及同样拥有广大受众的抗凝药物
“华法林”
(最开始用于*杀老鼠的药物)
年
丹麦的化学家HenrikDam发现了维生素K
此后
凝血因子的发现进入大航海时代
~年代
不到20年的时间
第5到12因子陆续被发现
其中就包括血友病的罪魁祸首:第8因子
随着发现的凝血因子越来越多
年
国际血液凝固因子命名委员会成立
(后来的国际血栓及凝血学会)
并决定采用罗马数字,按照发现顺序
命名凝血因子
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
凝血瀑布
问题来了
出血时,血小板不够,会出现什么情况?
当然是各种出血...
1.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
皮肤表面瘀点瘀斑、口腔黏膜血泡、流鼻血
2.消化道出血,表现为
血便或黑便
3.泌尿系统出血,表现为
血尿或血液凝固后堵塞尿道出现尿潴留
4.颅内出血,表现为
头痛或呕吐,神志改变甚至昏迷
甚至有些女性在月经期
会出现血流不止
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也可以没有症状
发病隐匿、难以察觉
...
健康有话说
中医血液病专家-海文琪
如果您有血液病相关问题
请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