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都有严重的拖延症。所有寒暑假作业都是临开学最后一夜赶出来的。
刚放假,时间赶趟,再玩几天,最后一个月肯定会搞定。
最后一个月到了,还有四个星期呢,没关系。
只剩一个星期了,7天每天8小时,还有56个小时呢,应该够用。
直到……最后一夜。我每次都是边哭边写的,因为没功夫擦眼泪,作业本都被洇湿了。
后来长大了,拖拉的毛病一点没改,却改了个洋气的名字——拖延症。
我对自己这个毛病也是深恶痛绝,并做了不少努力。不仅买了不少克服拖延症的书籍,比如《自控力》、《时间管理》等,还去看B站的拖延心理学视频,刷遍知乎对这个问题的高赞回答。
但讽刺的是,“克服拖延症”这个努力本身也被我拖延了。
书翻了十多页再没看过,后来实在碍眼扎心,干脆放进书架落灰。
B站的视频看了一半,跳出鬼畜视频的更新提醒忍不住点开,浏览记录就永远停在了53%。
知乎的高赞回答,滑着略看了几眼,觉着有些干货,就遵照答主的指示,放进了收藏夹,结果就……没有结果了。
不可否认,这些从心理学、管理学等各种角度克服拖延的方法,都有道理,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
但无论是什么方法,有效的前提都得是立刻照做。如果不照做,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实,我去找这些克服拖延症的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拖延,我在转移立刻工作的注意力。
我总在想,等找到最好的方法,我就可以迅速完成工作了,然而单单找方法就浪费了不少时间。
我对自己的意志力越来越失望,看来拖延症的黑洞我是爬不出来了。直到我又一次在无比焦虑和痛苦中,赶在deadline前把工作文件上交。
当时,我松了一口气,葛优式瘫在了椅背上,身心都非常舒适,感叹总算完成了啊。
一个念头突然冒了上来:其实不管之前如何拖延,到最后也是会完成的,而且意想不到的高效。
既然结果不算太糟,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克服拖延症呢?
01消极拖延
因为我们在这最后时刻,工作节奏是慌乱的,而且具有不可控性,这就叫消极拖延。这种拖延让我们失去对目标、对任务的掌控感。
我们脑中会时刻想象完不成的后果。比如学生不写作业,被老师当众批评或罚站;
职员没写工作报告,在会议上被点名发言,语无伦次尬到社会性死亡;
撰稿人没按时交稿,被编辑标上失信标签不再约稿等等。
想象中的情景其实并未发生,但我们已经预支了恐惧和痛苦。如果在完成的过程中不顺利,我们还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烦躁中。
所以,我们讨厌拖延,其实是讨厌“消极拖延”所带来的痛苦感。
既然如此痛苦,那我们之前为什么要拖延呢?
因为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快乐的。
当我们碰到一个比较棘手的任务,比如写一篇几千字的发言稿,或是备战年终考核,因为任务本身枯燥无趣还完成困难,我们就会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
这时,大脑为了缓解我们的痛苦,就会驱使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更容易的事,比如看看明星的八卦新闻,刷刷搞笑短视频。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暂时愉悦。
其实,我们接受一个任务的同时,就面临着两种痛苦和两种快乐。上面说的短暂愉悦只是其中一种。
02两种痛苦和两种快乐
下面我们要做一个小学数学题——请比较以下两种痛苦程度的大小:
1、最后期限来临前完成任务的痛苦。
2、正常完成任务的痛苦。
相信大家都会认为第一种大于第二种,因为第一种痛苦其实包含了第二种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痛苦。
也就是说,无论是否拖延,我们都会经受完成任务的过程。拖延只会让我们的痛苦更剧烈。
接着,让我们来比较两种快乐程度的大小:
1、完成任务的轻松感。
2、未完成前缠夹着焦虑、负罪、压力感的短暂爽快。
显然,第一种的快乐要比第二种快乐强得多,也长久得多。
所以,先完成任务不拖延,痛苦更少,快乐更多。
要克服拖延,首先我们要记住第一种痛苦和快乐的感觉,并把它们和身体上的反应联系起来。
比如我在最后期限前,每次都紧张得肚子疼,完成任务后则感觉一股清风从头顶贯入,非常舒爽。
我清晰地记住了这两种感觉。每当我想拖延的时候,我就让自己想起那种肚子疼的感觉。
我只要继续执行工作,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和肚子疼相比,刷新闻的愉悦实在微乎其微。实践证明,痛苦比快乐更能让我脱离拖延的状态,回到工作中。
回想痛苦能让你继续工作,提纯快乐则可以减轻痛苦。
03快乐提纯
上面已经提到,第二种未完成前去玩的短暂快乐,的确能缓解工作的无聊,但由于其中掺杂着我们对最后期限的隐忧,这种快乐是不够纯粹的,远远比不上彻底完成后的快乐。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讲的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孩子写作业也十分拖拉。玩一会儿写几个字,写几个字再玩一会儿。
李大钊倒没有打骂孩子,正逢下雪,他就对孩子说如果他写完了,就带他出去玩。孩子一下子精神了,专心写完了作业。李大钊履行承诺,带着孩子去外面堆雪人、打雪仗。
事后对孩子说:“玩就要玩得痛快,学就要学得踏实。”
真正的快乐是心无挂碍、心无旁骛,这也就是佛家说的大自在。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快乐提纯。
你回想第一种痛苦后,不得不开始完成任务,但很快就会感到无聊和烦躁。那么,你可以把任务拆分几个部分。
每完成一个任务,就设置放松时间,这段时间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许再想工作。
时间结束,又要继续工作了,你可以给自己鼓鼓劲,一会儿我又可以彻底放松去玩了,没有一点负罪感和忧虑感,可以踏踏实实地享受快乐。
长此以往,你的精神适应了这种节奏,能够迅速转变紧张和放松的状态,形成习惯。拖延症就只能灰溜溜地离你而去喽。
和纯粹的快乐相比,所有痛苦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克服拖延症,先要记住第一种痛苦的感觉,然后在有心拖延时回想它。
在它的逼迫下,你开始工作,并准备迎接休息时的快乐。习惯享受纯粹快乐后,你就会慢慢不屑拖延的短暂愉悦了。
我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就是这么从拖延症的黑洞里走出来的。
作者:好书明心,为你品读万卷好书,明悟一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