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题:青春不朽是与非
{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择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考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的题料只有两句话,乍一看好像是人们在面对青春这个话题时,所表达的相互对立的两个观点:一个认为“不朽”,一个认为“会老去”;一个理想,一个现实;一个说的是精神,一个说的是肉体;甚至还可以说,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但这只是一个表象,仔细再读,我们便能发现,其实“有人说”和“也有人说”并不是从同一个角度说的:一是从青春的价值意义的角度说的,一是从人的岁月年龄的角度说的。这样来看,这两句话所表达的观点其实并不相互对立,只不过一个从正面说“青春不朽”,一个从反面讲青春易逝,两者的交集是“珍惜青春”。所以,这道作文题的题料很像所谓旧材料作文的“导语”,若增加“以‘珍惜青春’为题作文”一行字,命题意图就更为直接了。
从作文立意必须与材料相切合的角度看,同学们在作文中如果单说青春不朽或是青春易逝,虽然没有脱离材料,但是还是有些问题的,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从“不朽”与“易逝”的辩证关系角度进行立意。不过,从采样分析来看,考场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就是单方面写“青春不朽”或“青春易逝”的,阅卷标准是要结合考生的答卷情况来制订的,因此只写“青春不朽”或“青春易逝”也被认为是切题的。
〔写作思路〕
思路一:从“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角度立意。年龄概念上的青春虽然逝去了,但精神意义上的青春是永远不会逝去的。
思路二:从“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角度立意。年轻人有朝气,只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就永远不会老去;还可以从反面立意,年轻人的阅历不够丰富,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未免显得天真。
思路三:从“这种想法是天真的”的角度立意。没有什么会像大自然一样不朽,认为“青春不朽”的这种想法是天真的,青春总会消逝,人总要老去,仅有信念是不够的,要面对现实,再深一步理解,即不去相信不朽,而是珍惜人生的每一个季节。
思路四: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立意。青春是不朽的,这是一种信念,即使有人认为这种想法太天真,但只要信念存于心中,时间的概念就没有了。“老去”是时间层面的概念,“不朽”是精神层面的概念,时间可以流逝,精神永远不朽。
思路五:从怎样才能让青春不朽的角度。要使青春不朽,就要有远大理想,不能鼠目寸光;要使青春不朽,就要胸怀朝阳,脚踏实地;要使青春不朽,就要甘于平凡,从小事做起;要使青春不朽,就要经得起磨难;等等。
〔考场佳作〕
理想是青春的光源
江苏考生
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光,点燃熄灭的灯。”生命短暂,转眼就是百年,你要让青春不朽,你就必须点燃理想之火。
理想是结实的鞭子,鞭策你奋勇拼搏。
有一人,被父母抛弃,路途退学,被癌症折磨,事业有成,却又被罢免职务,赶出公司。但是他怀抱科技改变世界的理想,不甘堕落,不作退却,爬上了成功的高地,而不是沉沦的苦海。他,就是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
不被人相信,就自己勇往直前,哪怕孤家寡人;没有人支持,就自己昂首阔步,哪怕步履维艰。他化腐朽为神奇,终于让“苹果”风靡全球,科技真的改变了世界。当我们打开苹果电脑写诗作文,当我们利用苹果手机上网聊天,当我们享受着智慧的苹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快乐,我们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理想的光华催生的硕果,是一颗燃烧的生命对这个世界的奉献。
理想是指路的航灯,引导你安然前行。
有一群人,他们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打工仔,他们穷得吃不起饭,穷得8个人挤在一起打地铺,他们没有老师,他们浑身是伤……但是他们坚持既定的目标,决不中途退却。他们,就是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的“农民工舞街团”。
哪怕年龄参差不齐,哪怕工作到筋疲力尽,哪怕只有网上视频可以指导他们,哪怕弹得浑身是伤,他们街行走在理想的路上,决不偏离。生活困苦,却不觉悲凉;没有花开,自己创造。他们打扮新潮,精神奕奕,他们的舞蹈节奏强劲,富有动感。他们展露着最纯粹的质朴,他们跳出了理想的姿态,跳出了生命的光辉。他们把农民工三个字被点缀得熠熠生辉。
理想是重启生命的动力,引领你走出黑暗,重铸辉煌。
有一个人,有过如日中天的辉煌,不慎身陷囹圄,75岁走出监狱,二度创业,经过10年努力,以85岁之躯再登事业的项峰,他就是被人称为橙王的褚时健。
褚时健31岁被打成右派,51岁执掌玉溪烟厂,一手将企业做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后因贪污被判17年徒刑,年因糖尿病获保外就医。从监牢出来,他借债成立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一头扎进滇西南的哀牢山,承包了亩地种橙。年10月,北京一家电商的高管们拜访昔日的“烟王”,两周后,褚时健在云南哀牢山耗费十年心血种出的“褚橙”通过这家电商在北京地区销售,一时间“褚橙”爆销京城。
贪欲把一个大写的人变成鬼,理想将鬼还原为大写的人。
方志敏曾说:“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理想是青春的光源,让我们用理想点燃青春的激情,演绎闪光的人生吧!
〔名师点评〕
内容点评:文章以“生命短暂,转眼就是百年,你要让青春不朽,你就必须点燃理想之火”为中心论点,然后从鞭策、导航、走出黑暗三个方面设置分论点,展开阐述,内容充实,思想丰富。
表达点评:开头结尾引用名人名言,恰到好处;以比喻句做分论点,生动形象,又兼有论证的作用;散句为主,夹以对偶、排比,语言整散结合有韵味。
特征点评: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分论点单独成段,以“有一个人”“有一群人”这样的句子领起论据的叙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一目了然。
阅卷评分
青春的温度和亮度
江苏考生
一位作家走了,一朵艳丽的花凋谢了,我不忍心说出他的名字,心里唯有感伤。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生命之花在不经意的瞬间里绽放,又在不经意的瞬间里凋谢,每一个人生都将在无数个不经意的瞬间之后归于沉寂。
无数个瞬间还是瞬间,无数个零还是零。我们为无法永恒而遗憾!
但是,瞬间和永恒又是相通的,给瞬间注入真善美,瞬间也能化作永恒,成为永不褪色的照片,定格于时间的长河,发出耀眼的光芒。
大地震颤,房屋倒塌,老师张开双臂,紧紧地伏在讲台上,用血肉之躯抵挡倾泻的砖瓦,呵护讲台下的孩子。这是一个令人惊骇的瞬间,一个永载民族史册的瞬间。
手榴弹即将爆炸,生命危在旦夕,一个战士剑步冲过去,推开战友,扑向手榴弹,将死的危险抢归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瞬间,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瞬间。
正午。街道上。座座建筑纷纷后退,排排树木飞驰而过。一辆公交车载着乘客平稳地行驶,像往常一样,一切都那么平静、自然。突然,司机的心脏猛然跳动了一下,他知道,这是心脏衰竭的前兆。此时,他没有慌张,缓缓转动方向盘,将车稳稳地开到路的右边,用脚踩着刹车,用尽最后一份力气拉起手刹。车停了,他走了,脸上浮现着欣慰。
这瞬间短暂,但我们分明感到了一种永恒,一种伟大的永恒。
人生苦短,生命的俯仰之间,面对那瞬间的剧变,怎样的选择才让自己无怨无悔?跳出心灵的黑暗与漩涡,去选择每一次触动,去选择每一声欢笑,每一声放歌,那么,短短的瞬间,就将化作美丽的永恒。
厄运降临的一瞬,亚里士多德选择冷静的对待,为全人类的利益奋斗到最后一刻;死神降临的一瞬,布鲁诺选择无言的抗争,为真理放弃生的渴望;机遇降临的一瞬,贝多芬选择了放弃,为了尊严他慨然陈词:“公爵很多,贝多芬只有一个!”财富降临的一瞬,子罕选择拒绝:“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不若人有其宝!”
一抬头,一颗流星从头顶划过。它在顷刻间以最快的速度喷薄出自己所有的力量,恣意挥洒生命的灿烂于亮丽,燃烧只是短短一瞬,生命装点的却是夜空的永恒。
对了,人生就是一种燃烧,不在乎存在的长短,而在于能否发光放热,在于亮度,在于温度。即使活上百年,不见光亮,唯见黑烟,那样的永恒有何稀罕?!
〔名师点评〕
内容点评:人生就是一种燃烧,不在乎存在的长短,而在于能否发光放热,在于亮度,在于温度;永恒的实质在于燃烧,在于放出强烈的光和热。文章观点正确,思想深刻而丰富,切合题意。
表达点评:或长或短,或排比或对偶,或叙述或描写,或感叹或设问,句式丰富。如“无数个瞬间还是瞬间,无数个零还是零。我们为无法永恒而遗憾!”整齐而不呆板。“正午。街道上。座座建筑纷纷后退,排排树木飞驰而过。”奇短奇长,极有韵味。
特征点评:文章从一位作家去世写起,引出人生短暂的感叹,然后转入短暂与永恒的论述,用一系列事实阐述瞬间也能化作永恒的道理,最后借助流星的瞬间辉煌,通过议论揭示主题,扣合话题,照应标题。
阅卷评分
又见秋风起愁思
江苏考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秋风又起,飘落的还是一片片黄叶,翻滚的还是金黄的稻浪,变了的是如黄叶般凋零的时光和波翻浪涌般前进的人们。
秋,一个让文人墨客望而兴叹的季节,一个让人触景伤怀,感叹萧瑟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喜悦的季节,憧憬未来的季节。秋风乍起,可曾引发你的秋思?
时间的细沙无情地从我们的指缝间流去,秋风又起时,它是否触动了你的伤感,在你心湖上掀起阵阵波澜?或者让你想到了丰收的农民脸上的喜悦和汗水,抑或是指引你望向了更远的未来?
年轻的毛泽东在诗中写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青春应有的豪言壮语,还是自欺欺人的信念?青春真能不朽?人生真能永恒?虽然有过彭祖八百岁的传说,可那毕竟是传说,谁曾见二百年的人生?斯人已去,他的人生不足百年,但是他毕竟有过波澜壮阔的人生,他对历史的影响何止二百年,他对世界的冲击何止三千里?
他的青春是不朽的,他的人生是永恒,可是我们呢?我们不敢唱英雄的歌,倒并不是怕有自欺欺人的指责,因为我们心底没有英雄的豪情,只有庸常者的忙碌和应酬。昨天夜里,我做了一梦,梦见自己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全校排名第一,胸前佩戴红花,由校长作陪,坐在主席台上,好不荣耀,然后一声大叫,我滚下主席台,不,滚下床来。
是的,青春应当不朽,但是我们是凡夫俗子,“引车卖浆者流”,为生存而忙碌,为前途而奔波,我们是没有资格谈论不朽,我们也不想不朽,只想考个好学校,然后谋个好饭碗,实实在在地过个几十年。
秋风又起,我们又长了一岁,下一个轮回该怎样过呢?看来,立即在心田里种下不朽的种子,迅速长成英雄的树,这是违背规律的拔苗助长。既然如此,那就先走好寻常的路,过好凡夫俗子的日子。再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对我来说,首先必须得抓紧时间复习,争取考上一个较为理想的学校,为自己负责,对得起父母。如此而已。如果连寻常的路都不想好好走,一个凡夫俗子都不够格,这样的青春就彻底与不朽无缘了。
秋风又起,惹人秋思。记不得谁说过,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关上身后的门,打开下一扇门,继续前进!是的,先前行,走好眼前的路,让青春无悔。至于不朽,然后再从长计议吧。
〔名师点评〕
内容点评:本文为抒情散文,在秋风中思考人生,感叹人生短暂,且借毛泽东诗句,抒发自己的平庸和无为,最后指出首先要走好眼前的路,让青春无悔,感情真实健康,切合命题要求。
表达点评:开篇引用唐诗,文中引用毛泽东的诗句,文末巧用名句:“记不得谁说过,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关上身后的门,打开下一扇门,继续前进。”诗文引用恰到好处,增加了抒情性和文学韵味。
特征点评:用抒情散文来完成考场作文,颇有胆量。用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句来表达对伟人的敬重之情,用做梦获奖来表现自己的平庸,这两个材料独特新鲜,一般人笔下所无。
阅卷评分
心理的青春
江苏考生
语文老师回家生孩子,学校请来退休的王老师给我临时代课。
我对老教师一直缺少好感,总觉得他们心态老化,和年轻人格格不入。记得初一时有一位老教师,老眼昏花,读书时常常从左边一页突然跳到右边一页,可就是这样冬烘先生,总是喜欢摆老师的架子,动辄教训我们,什么“立如松,坐如钟”,“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听得我们耳朵起老茧。新来的王老师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老教师呢?
高三的学兄学姐听说王老师来给我们上课,煞是羡慕,跟我们讲了王老师的许多故事。他们说,57岁那年,王老师从教学第一线退下来,便向一家学校写了一则自荐信:“有一位语文教师,57岁年龄,47岁精力,37岁抱负,27岁饭量,不是特级教师,胜似特级教师。”就凭这一句话,人家什么也没问,就聘用了他。
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王老师,盼他早些来给我们上课。
那天,王老师第一次来上课,他站在讲台上,迅速扫视全班,然后大叫:“哇噻!咱们班有个达·芬奇!”他指的是留长发的刘飞。学校不准男生留长发,学校大会上都不点名地批评过,可是刘飞就是迟迟不去剪掉。想不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教师也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便哄堂大笑。他这一“哇噻”拉近了他和我们的距离,刘飞说得更离奇,他说王老师够哥儿们的,第二天就去理发店把长发剪了。
期中考试,我们班的语文平均分最低,同学们情绪低落,早读有气无力。王老师一进教室,便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然后命令我们大声读十遍,声音越大越好。我们大声地念,他在一旁乐得手舞足蹈。不过,真灵,几声吼过之后,灰溜溜的情绪真的荡然无存了。
有一天,讲课之余,他说要让我们看一样新玩意,便拿起鼠标,捏着两端的连线,轻轻一拉,本来不长的连线便延长了许多,他再轻轻一拉,两端的连线快速收缩,很快就只剩鼠标而不见连线了。他反复演示,然后他把鼠标高高举过头顶,得意地说:“这是我从女儿那里刚刚要来的。”
一个新式的鼠标竟让他如此兴奋,简直就像一个孩子,过于成熟的人们会以天真反唇相讥的。然而我只想说,有的人老了,但青春依旧;有的人正年轻,却没有了青春。
青春,是时间的,更是心理的,读者诸君,你同意吗?
〔名师点评〕
内容点评: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通过对一位老教师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一个人老退休、青春依旧的老教师形象,传达了心理上的青春比生理的青春更重要的主旨,颇有新意,切全题意。
表达点评:文章先写自己不喜欢老教师,曾经有一个老教师,“老眼昏花,读书时常常从左边一页突然跳到右边一页”,“总是喜欢摆老师的架子,动辄教训我们”,用以和王老师形成对比,欲扬先抑,行文有波澜。
特征点评:文章通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最后以简洁的议论来升华主题,巧妙地扣合命题,记叙文文体特征突出,人物形象鲜明。
阅卷评分
速朽的青春
——读《红楼梦》有感
江苏考生
读《红楼梦》,贾雨村第一次接案时的那一“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任伊始,贾雨村就接到一桩人命官司,两家争买一女,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受害方一张状纸告到大堂上。贾雨村听了,不由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并急命捉拿凶犯。
这一怒,让我想起包拯,想起钟况,想起那些秉公执法、为民伸冤的官员形象。怒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道义,面对倚官仗势、为害乡里的人事,怒形于色,拍案而起,这是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道义未灭、正气在胸,那是一个多好的官员啊!可是,且慢,再往下看,贾雨村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经门子一番善意的提醒,他并没有秉公执法,捉拿凶犯,而是胡乱了断,然后急忙向贾府表功去了。
那么,既然如此,当初何必要怒呢?有人认为这是虚伪,完全是一种做作,或者新官上任三把火,故意而为的一场青天秀。其实,贾雨村的怒,未必不是真心情的流露。作为一个饱读读书的知识分子,他有起码的良知,知善恶,明是非,在不知凶犯来头的情况下,知情生怒是十分自然的,凶犯若不是薛蟠或贾蟠王蟠,他也一定会秉公执法,严惩凶手的。可凶犯偏偏是四大家族之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啊!可偏偏是举荐自己的恩人贾政的亲戚,难道要陷他于更大的不义之中吗?如此,只有委屈那没有根基的倒霉鬼冯渊了。
其实,贾雨村并不是天生的坏种,至少我们应当看到他寄身葫芦庙时曾经的志向,他是不得不坏啊。不仅为了面子,而且为了生存。他想做个好人,可这个社会却不让他做好人,于是他便去做人,后来社会连人都不让他做了,他也只能去做小人,去做坏人。人是社会的,贾雨村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
由此想到许多落马的贪官,上任伊始,大多数是清正廉洁的,很想为人民做一点事情,都有过一段辉煌的青春。但是在盛行潜规则和关系网的社会环境里,他们把握不住自己,一旦信念“失守”,由清廉而小贪,由无奈受贿到主动索贿,最终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欲念的世界里,放松警惕,随波逐流,难免人仰马翻,身败名裂。
贾雨村,一代才子,我为你速朽的青春惋惜。
〔名师点评〕
内容点评:本文是一篇读书笔记,以贾雨春“青春不保”的故事来揭示“青春速朽”的原因,以启发人们珍惜青春,不要自我毁灭,思想深刻,立意独特。
表达点评:《红楼梦》里人物众多,作者只取贾雨村,而且只抓住贾雨村审案前的“怒”,分析其实质,议论其堕落的原因,“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飘饮”,选材独特,运用高明。
特征点评:“由此想到许多落马的贪官,上任伊始,大多数是清正廉洁的,很想为人民做一点事情,都有过一段辉煌的青春”,将目光转向社会,转向热点问题,体现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