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棕妈,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解码青春期》。
最早接触这本书,是通过樊登读书。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听过樊登读书,我已经在这个APP上坚持听书一年多了。
总得来说,这个平台还不错。
樊登是个非常擅长说话的人,这可能跟曾经从事的职业有关。樊登曾是央视主持人,主持过多档节目,比如说《三星智力快车》。
也跟本人的性格有关。樊登是一个热情、开朗、积极、乐观的人。所以听他的解读,风趣、幽默、轻松、愉快,能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但是,樊登读书也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尽管每次分享都有近一个小时,但对于一本书来说,这仅仅只是打开了一个缺口,然后灌入了自己的大量感受和解读,这对于整本书的拆解和细节解构,都还远远不够。
也就是说,樊登的解读,更适合作为一本书的入门,而不是get到全部。既然我们是抱着学习和实操的态度,那么对于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是需要详细阅读并拆解分析的,是需要复盘和领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的。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读透了这本书。
好书不求多而杂,但求精进。
所以接下来的分享,我会把这本书拆解为几个版块,每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保证大家都可以一次性听完,欢迎加入讨论,咱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怎样算是一本工具型好书?
干货类东西往往枯燥乏味,满满的理论和知识点,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深奥的部分浅显易懂化,而且还满满的幽默细菌,那就再好不过了。
很显然,本书作者乔希.西普,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理念富有哲理而且实用,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好书。
但说到作者本人的经历,却是非常的戏剧化。
因为父母遗弃,他很小便成为一名孤儿,后来在教养院又不幸遭遇同伴的性侵,但是当时并没有人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事后也没有人介入干预。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生活在一个不相信会有成年人来保护他们的世界,实在是太可怕了。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焦虑和孤独感,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具有不确定性。
作者也不例外,在步入青春期的一段时间里,他感觉生命毫无意义,甚至还吃过一瓶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为他理解不了一个没有人可以信任的世界。
有些东西孩子不会说出来,但会在他们的行动中体现出来。
对于作者来说,他的行动就是怀疑所有收养家庭接近他的目的,于是用各种恶作剧去挑战他们的极限,铆足了劲努力让他们讨厌自己,以达到让他们抛弃他的目的。
他到处挑衅、目中无人;他毫无感激之心、毫不领情;他从商店偷东西,在操场上聚众饮酒;
他篡改学校的电脑文件,放火烧东西,叛逆得不要不要的。目的是为了刷新让养父母把自己赶走的最快纪录(这个纪录曾经一度保持在不到一周就被赶出去)。
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你会不会崩溃到极点,会不会觉得这个孩子彻底完蛋,没救了。但事实上,本书的作者乔西西普后来成为了一个积极成功、并且对社会做出极大贡献的人。
现在的他,是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全球青少年励志专家,演讲家。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发表青少年问题的演讲,同时也是CNN、福克斯电视台、《纽约时报》等媒体机构的知名青少年专家。
他因制作纪录片《青少年问题》而闻名。他创办的组织“有爱心的成年人”为父母、教育工作者等提供相关资源和培训活动,帮助成年人了解青少年,也帮助青少年了解他们自己。
看完这些,是不是很惊讶。是的,这个孩子的逆袭足以证明,再令人头疼甚至是可怕的孩子也不是无药可救的,只是他需要有一个“罗德尼”。
那么,罗德尼又是谁呢?
就在作者作得一塌糊涂不可救药的时候,他遇到了罗德尼,那年他14岁,正值青春叛逆的巅峰时期。
在乔西看来,罗德尼似乎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因为他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训练;没有等级证书来证明他能对付得了像自己这样一个异常叛逆的青少年;也没有很明显的或者势不可挡的技巧或才能。
罗德尼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中西部男人,一个普通的历史老师和中学足球教练,他肥胖的体型有点儿像小写字母B,还患有嗜眠症。
作者很幽默,这一部分他写得非常搞笑。
他说:“这可不是我编的,这一点千真万确。有时候,罗德尼会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睡着了,就像有线电视频道突然没信号了一样。过一会儿他会猛地醒来,而且,夜夜如此。”
所以在作者看来,这绝对是他曾遇到过的最容易对付的对手。
于是他又开始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设法让人讨厌;到处挑衅,目中无人;毫无感激之心,毫不领情;粗野无礼;从学校商店偷东西;在操场上聚众饮酒,然后被勒令休学;
他篡改学校的电脑文件,试图修改自己的成绩,于是第二次被勒令休学;他还放火烧东西;偷偷地开着罗德尼的车去兜风。
但是,即便这样,在使劲儿闹腾了三年之后,他还是没有甩掉罗德尼。
他说:“罗德尼就是不肯把我踢出去。这让我很恼火。但是请记住我可是个孤儿啊,这就意味着我早就养成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毕竟,不屈不挠只是有目的的固执而已。
既然罗德尼真的跟我杠上了,那我就不得不升级我的游戏来扭转局势。”
于是作者发现俄克拉荷马州育空市有一家小银行能给他开一个支票账户。他先在账户里存了美元,然后再着手开一些00美元的空头支票。在作者看来,支票被发现无法兑现之时就是他重获自由之日。
有张空头支票他用来支付了车险。在俄克拉荷马州,如果不支付车险的话,当地的车管所就会暂停你的驾照。
之后作者又开车去俄克拉荷马州斯蒂尔沃特旅行,在限速65英里/小时的35号州际公路上,他以至少每小时85英里的速度飞驰着超过了一辆警车。
于是,如他所愿,在没有上保险、没有有效驾照的情况下,他被戴上了手铐、扔进了警车的后车厢、送进了监狱。
然后,他把电话打给了罗德尼。
乔希:罗德尼。
罗德尼:唉。
乔希:是我。嗯,嗯,听着。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事儿,不过我做了一件蠢事,現在在斯蒂尔沃特的监狱里。稍后我会解释一切。你能来这里把我保释出去吗?
罗德尼:(长时间的沉默)
乔希:罗德尼?罗德尼?(我以为他的嗜眠症又发作了)
罗德尼:乔希,我会去保释你。但是得等到明天。再见!(电话挂了)
罗德尼并没有理会当时已经快要发狂的乔西,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处事箴言,那就是:
“不要把孩子从失败或成功中保释出来,因为这两种情况都能让他们学到东西。”
这就意味着乔希西普这个张狂、毫无规则意识和敬畏心的的青少年将在监狱里痛苦地度过一个晚上,而且从此人生履历上将永远存在一个污点。
第二天早上,罗德尼将他保释出来,在乔希西普觉得自己终于即将要成功的被赶出这个家庭的时候,罗德普语重心长地告诉他:
“孩子,我们不把你看成一个难题,我们把你看做是一个机会。”
这句话,成为了乔希西普最为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哈佛大学的“儿童发展中心”曾做出一项研究。
他们想搞清楚是什么让一些孩子能够接受严峻的挑战,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
最终他们发现,像乔希西普那样的适应力强、敢于面对问题、迎接挑战的孩子,都与给予他们支持的父母、看护人或其他成年人之间保持着至少一种稳定、忠诚的关系,身边至少有一位支持鼓励他们的父母、看护人,或其他成人。
这种关系能针对孩子的个人需要做出及时响应、给予支持、提供保护,从而减少孩子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干扰。
这种关系同样会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关键的能力——比如计划能力、监督能力和调控能力——这些能力能够让孩子对逆境或顺境做出适当的回应。
这项研究,证实了我们从生活中应该本能知道的一些东西。
每个孩子,距离成功只差一个关心他们的成年人。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罗德尼”。
这个罗德尼,可能并不是什么所谓的成功人士,但他有爱又温暖,温和而坚定,是孩子张皇失措时安全的依靠,是孩子痛苦无助时最好的出口,他的存在,几乎决定了这个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心智健全、自爱又懂得爱人的人。
好了,在了解了作者本人的经历之后,我们回到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解码青春期》
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帮助那些正在照料青少年或者与青少年打交道的成年人。
这些成年人,可能是青少年的父母、老师、教练,或者祖父母。而这些青少年,可能是你的孩子、学生、队员,或者孙子女。
书中提出的许多建议以及给出的很多情形都是父母视角,但其实适用于所有关爱青少年的成年人。
因此,在本书中的父母就代表任何父母、教育工作者、教练、导师或者有爱心的成年人。
实际上就是在读这本书的你。
而你的孩子就代表所有在你的家里、教室里,或是在你照料下的任何青少年。
对于亲子关系来说,相互尊重、信任、鼓励十分必要的,而要正确地理解青少年,需要我们掌握三种关键的思维模式。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种:
青少年比看起来更需要你。
作者在这一章节开始,先讲了一个故事。
他在坐过山车的时候,总担心会从上面掉下来,于是他就使劲儿地拽那个大腿上的压杆,以确定它是否撑得住,会不会在过山车疯狂飞驰的时候,把自己给甩出去,一命呜呼。
而孩子的父母,就像是那根压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通过猛烈地推拉硬拽来确定:
你很稳固,
你很安全,
你能撑得住,
你是可靠的。
而大多数青春期的父母的反应却恰恰相反,他们因为孩子跟自己关系的紧张,而不想更多地靠近,由孩子小时候每天高密度的陪伴,转变为青春期的唯恐避之而不及,而这样做,却恰恰跟青春期孩子的诉求是背道而驰的。
因为他们远比看上去更需要你。
这就看上去很奇怪了,明明需要你,却还要试探你、刺激你、甚至伤害你,这不是很变态嘛!
是的,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专属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