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顺天八府所属见在人户十八万九千三百有奇;未复业八万五千有奇,已开种田地六万三千三百四十三顷有奇,未开种十八万一千四百五十四顷有奇。——《明太宗实录》卷二”
在中国的历史上,明朝是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共传十六帝,共计年。有人觉得明朝是一个对人民非常友好的朝代,因为它没有失去自己的土地,没有和别的国家和亲,没有向别的国家赔款,更没有向别人投降。
这样一个朝代本应该被后世歌颂,可有很多学者对明朝的评价却并不好。不仅如此,从元代走向明代的老百姓们也恨透了这个朝代。他们甚至觉得现在的生活还没有在元代的时候过的舒坦。在当时,人们还创作了一些歌谣来嘲讽朱姓一朝的黑暗统治。
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小伙伴们要问了,为什么学者们都认为这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朝代呢?为什么明代给人的感觉如此美好但是生活在明代的人们却叫苦不迭呢?
一、皇帝昏庸,臣子受难
在明代能够称得上明君的人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昏君数量还远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多。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昏君有明英宗、嘉靖帝、万历帝、明熹宗、明武宗。
而且更为过分的是,整个明朝有年的历史,在这之中有90多年里,皇帝从来就没有上过朝,而且这些皇帝们还各有各的兴趣爱好:斗蛐蛐儿,养动物,炼仙丹,做木匠活儿……有的皇帝更“有才”,他们有的甚至还在那些活动里做出了一些成就。
在之前,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废除了已经延误了多年的宰相制度,自此之后,皇帝就直接管辖六部,久而久之,中枢机构自然就成为皇帝的“智囊团”。时间一久,懒惰的皇帝就将将国家政治权力、军事权力都给了身边的宦官。所以,人们都说明朝是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代也是名副其实了。
皇帝作为孤家寡人,身边值得信赖的人其实并不多,大臣们虽然都是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精英,但都有各自的算盘,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有些志向高远的清廉之士看似终于君王,实则是忠于社稷、忠心国家、效忠于梦想,并不是忠心于皇帝自己。
皇帝自小成长于深宫大院,身边最能信任的莫过于母后以及一中的宦官,这群人也正是最容易干涉皇权的职位存在。如果连朝夕相伴的人都不能信任,那皇帝能信任的就只有自己了,也难怪被叫做孤家寡人。
不论是外戚专权还是宦官专权,都是十分短暂的权力干预。外戚的凭证依靠只有一个皇太后而已,一旦皇太后去世,或是小皇帝自由成长起来,不仅仅是大臣们,就连皇帝自己都会转身对这些人加以铲除。
宦官也是一样,宦官没有生育能力,只能在这辈子享用荣华富贵,所以宦官对权力的渴望要更加强烈一些,不像外戚专权还要考虑下一代。再加上宦官本人因为生理的缺陷,心里也早有可能产生病变,所以宦官专权有时候来的要更加恶劣。
宦官专政就导致了明代的臣子们的官场生活非常艰难。这还表现在朱元璋在成为了皇帝之后,基本上杀光了所有开国功臣。而且因为牵涉的人太多,朱元璋为在处理胡惟庸案的时候杀了3万人,蓝玉案杀了1.5万人。从此之后,朱元璋乱杀功臣的的习惯就保留了下来,甚至在明代的很多清官,如谦、袁崇焕、海瑞等也都没能逃过惨死的命运。
二、苛捐杂税,百姓起义
明朝的屯田规模非常之大,这在我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些田被分为军屯、民屯、商屯几种类型。全国范围内的的屯田军士人数高达余万人,为了保证这些军人的生活,皇帝把军屯面积扩大为90多万顷,这些地约占全国耕地的十分之一。让人更为震惊的是,在边疆地区的军屯的比例比这还要高的多。
嘉靖年间,贵州的军籍户口是14万,是贵州总人口的51%;根据《明会典》上所说,陕西田土面积共计31万顷,军屯就占据了16万顷。这些军屯的粮食很少有属于百姓们的粮食,绝大多数都归为国有,这也是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且可怕的是,军屯制度也非常压榨军籍户口下的人民,这造成了明代的边疆地区远远落后与其他城市。陕西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明朝一度成为全国最落后地区之一,令人唏嘘。
而且明代的所有政策都向农业倾斜,这造成了明代的商业发展缓慢。所以明代来自商业的税收只有宋朝的六分之一。这就意味着,明代的农民们需要承担来自国家的90%的赋税。这些赋税用于维持数量惊人的明代官员和皇室家族人员。
防人之心不可无,为防止处于重压之下的百姓们造反,明代皇帝们颁布了史上最为严格的户籍制度。这制度规定了人们不能更改户籍,也不能从事现在做的其他产业。这种苛刻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百姓们有怒不敢言。但是,据史料记载,明朝以来的起义层出不穷。
在历史上,洪武33起、永乐16起、正统朝11起、景泰朝3起、成化朝10起、正德朝7起,嘉靖朝19起,隆庆朝1起,万历朝12起,天启朝2起,崇祯时期的起义就更多了,百姓们的怒火已经不可抑制了。
三、思想垄断,八股取士
明代皇帝曾四次毁坏全国的书院。这其中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为了推崇官学,消灭私学。在当时,很多书院都难逃一劫,剩下的书院也是名存实亡。明朝的正统思想是理学。明代后期曾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与理学思想背道而驰,最后被当做“异端。”明代有名的思想家李贽,他主张革故鼎新,最后被皇帝打入大牢,最后处死,所写著作也尽数被毁。
而且,八股取士就是从明代兴起的。明代初期,朱元璋为能够更好地驾驭和约束臣子,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使用了固定而统一的格律,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题,从而将官员们的思想高度统一。
不仅如此,明代还有着臭名昭著的文字狱。光朱元璋就制造了数不胜数的文字狱冤案,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南北榜案、高启案、宋濂案等等。在朱元璋之后,文字狱也经常发生。朝廷上下的人们人人自危,他们害怕皇上的淫威,因循守旧,不做事情。
即使如此若不小心勤慎也会引火烧身。而这造成了很多有志青年从这之后不在愿意做官,生怕惨死在皇帝身边。有的人曾被皇帝命令编书,他们尽力推脱,实在不行就飞速完成。为了不进入朝堂,装死装疯,的也是数不胜数。
自成化年间开始,中国的八股取士就开始盛行,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当然八股取士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对维护政府统治、规范人才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清统治集团为选拔人才,经过长期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确定下来的。
但明朝末年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时期,这种打压新思想产生的考试制度虽然合乎政府威严的维护,但却将很多新思潮扼杀在了萌芽之中。就像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社会取代奴隶制社会的思潮,本来应当是合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主张被宣扬,但孔子却企图用陈旧的周礼来约束人。
这也是“克己复礼”思想并不被当时的政府所接受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央力量并不是非常强大,旧贵族利益集团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就被地主阶级给压制下去了。但是明朝默念的资本主义萌芽缺一直是萌芽状态,但凡有点星星之火也被重农抑商以及八股取士等制度给压制下去了。
所以明朝末年崇祯帝既得罪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得罪了农民阶级,连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被毫无声息的压制了下去。纵使崇祯帝再有天纵之才,看不破历史发展的潮流,再勤勉也是无用功。
结语: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明代的百姓生活极其艰难,这在历史上也是有所记载的。易中天也曾经说过,明代是最黑暗,最残暴,最腐朽的朝代。
而把明朝推向彻底灭亡的,也正是历代皇帝们的黑暗的统治。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海禁、君王昏庸、重用宦官,这些无一不在证明着明代的黑暗与腐朽。而明代的“明”实在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