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富商刚娶年轻娘子,一个道士却说你必死准 [复制链接]

1#

清道光时期,在山东的袁口镇,有一位名叫刘太公的老人。刘太公的年纪并不大,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他为人谨慎,沉稳,常年在商场上闯荡,给人一种成熟的感觉。刘太公,是所有人见到他的人。

刘太公的祖先是一位武举,积下万贯。刘太公自己开了一家名为“文道”的铺子,专门生产鲁锦服饰。

刘太公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孩子,名叫刘继文。但刘太公掌管着家族的产业,他的儿子刘继文,却只能在一旁帮忙打杂,当个悠闲的小老板。他的爸爸独自掌管着财政和帐目。

刘继文倒是很乐意,可老婆张氏却时不时地插一句嘴:“你都三十多岁了,还不把家里留给你,我这当爹的,就是当惯了权力。”

刘继文道:“这份产业迟早都是我们的,让他自己干,反正他也没什么事情可干。”

两年之后,刘太公的夫人王氏生了一场大病,找了好几个大夫,也没能治好她的病,三个多月后就去世了。

王氏本来就是富贵之家。她死后,她的丧事就不能再举行了。

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刘继文家里有钱,自然是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他雇了附近的梨园的著名演员,一口气演了十八天。袁口镇上,战火熊熊,战马嘶鸣。周围的人,都是来看热闹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零食和玩具,像是在参加一年一度的晚会。这场丧事,足足举行了大半个多月,十分的喜庆。

安排完了夫人的丧事,刘太公整个人都萎靡不振。没有妻子,他也就慢慢地将公司的事情,都交给了刘继文。

刘继文接过之后,看到了一叠厚厚的帐册,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帐本。有房屋的合同,有租田地的合同,有店铺的收入,有进货的凭证,还有贷款的凭证。

刘继文虽然头疼,但有钱还是很容易的。

作为柳家的传人,他没有监视,所以他才会如此大胆。张氏见他能拿出一些银子,心里高兴,喜欢购买一些珠宝和珠宝,日子过的很滋润。

一天,刘太公来到运河边,遇到了他的挚友,张宝山。

张宝山见刘太公失魂落魄,说道:“刘兄,我弟妹死了,是她的气运将尽,不要太过悲伤。我觉得你的精力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旺盛了。照顾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宝山,你是真的不明白,自从你大嫂生病之后,我就像是失去了灵魂一样。”刘太公道。

张宝山见这位老朋友如此冷静,竟然如此颓废,心中百思不得其解。

“刘兄,要不你陪我一起,我要去宝相寺拜佛?”张宝山道:“李道长,我在寺庙对面见过,让他帮你看一眼,让你好受一些。”

刘太公微微一怔。

“不用客气!”张宝山道,“我们的车都准备好了。我在来的时候,有件事要告诉你。”

刘太公按照张宝山的吩咐,上了一辆马车,直奔汶上宝相寺而去。

马车在大路上行驶着,车夫在前面开道。二人在后排的顶棚上坐下。

张宝山道:“刘兄,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刘太公看了张宝山一眼,说:“咱们两个,有什么事,就说吧。”

“经商,讲究的是人脉,只有这样,才能在商场上起起伏伏。自从你们文掌一族之后,我就在商业上听到过好几次争吵。只要你还活着,我们的产业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如果你死了,继文就不是我们的继承人了。”张宝山开门见山道。

刘太公说:「大哥,你不告诉我,我就明白了。知道儿子就像父亲一样,这小子贪得无厌,这是从出生开始就养成的。我没有把权力交给他,就是担心他会破坏我们的业务。我太太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儿子已经长大了,现在是他的时候了。”我同意了。”

刘太公长长一声长啸,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

张宝山见状,连忙安慰道:“兄弟,别伤心。一个人的实力,需要时间去培养,或许,他会成长起来。”

“别说了,搬起石头容易,搬石头容易。我听说他近来对玩牌和玩骰盅着魔了。我这段时间也没怎么管教过他。”刘太公说道。

张宝山知道刘太公的心思,知道他的心思。只是,这是他的宿命,他执掌家族大权,到死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两人来到宝相寺,张宝山入了一炷香。

两人来到寺庙的另一条小巷,来到一座宅院前,轻轻敲了敲门环。

一会儿,开门的是一个小厮。

张宝山:“李道长,来了吗?”

小厮看了看二人,道:“主人没来。”

两人半信半疑,张宝山却是一脸的笑容:“那你呢?”

“他要去济宁。”

他们找不到人,心中难免有些惋惜。

“家主说,我们迟早要相见的。”

王耀和王耀对视了一眼,都没有反应过来。

张宝山见自己的好友找不到线索,便说:“我面前有一位先生,他的神机很好。你可以找他。”

既然来了,那就去瞧瞧,刘太公心中暗道。

两人走到一家店铺前,门口挂着一行字:“卜算之术,推衍之术。”

二人一入店,就看到贺先生正在打盹。他闻声而来,忙站起来迎接。

张宝山打拱道:“今天先生闲着也是闲着,不妨帮我哥批改一份八字。”

贺先生将位置让了出来,然后在桌子上放了一张纸和一张日历。

贺老板问道:“请问您的生日是?”

刘太公说出了自己的生日。贺先生在四根柱子上,分别写下了十个字,分别是“土”、“土”、“神”、“杀”。

贺先生想了想,继续道:“庚辰戌土生于巳月,是上等的福地。命主为土生金身,土生信,此命之人,为人正直,言出必行。年有福气,有家业,财通日柱,可继承先祖的产业。能在自己的宝座上,一定会有财富的。只是有一句话说的好,不急不躁。时柱为归息地,七杀为命,儿子有本事,有钱有势。这是两年四月份的运气,但这一次是阳星,代表着桃花。财气是用来用的,但今年克用的是用气,正好是用来对付他的。这是个凶星,克财为克。口诀说:“年关将至,不是我亡,就是我亡。”这一年,一定会有一件白色的事情发生。妻子被撞,财富出现在两个地方,一定是两个妻子。一旦到了这一年,你就会一帆风顺,荣华富贵。”

刘太公一听说,心道,自己家有钱,自己经营生意,倒也不是不可能。但遇到了红颜,他的儿子虽然有很大的本事,但并没有实现。可是贺先生说,这一次,他的妻子会被人害死。一想起自己老婆的命运,他便放下心来,不再多问。

刘太公答道:“多谢大人指点,夫人今年才过世,您一定会同意的!”

贺先生轻笑一声,“你有什么问题吗?说来听听,我仔细想一想。”

刘太公说:“不必多说,我只信你。”

刘太公对这个问题只字不提。刘太公交了钱,带着张宝山出了门。

刘太公告诉张宝山:「贺老爷说,我会有红颜知己,所以我失去了老婆。」似乎是见到人就会说好听的样子。他说他有本事,不过是吹牛而已。只是今年克妻之事,却是假的。”

张宝山说:“现在还不是时候。既然你已经明白了她的命运,那你就不用再伤心了。”

刘太公这才放下心来,两人坐着一辆马车,向袁口镇驶去。

明正德年间,在元口修筑节制水门以后,交通贸易迅速发展,城市逐步发展起来。清朝,这里成为汶上的“首镇”,拥有“民宅,贾百家”,是汶上的转运和贸易中心。

沿着京杭大运河,由元口至北部有金口、安山二镇,再往南有开河、南旺二镇,以袁口为五个镇的中央。

每逢洪水季节,北洋船只来来往往;而在陆路上,有一条东西两条通道,分别通往汶上和兖州,西到水泊梁山,连接郓城和鄄城。每当河流繁盛之时,北船南渡,渡闸的船帆成片成片,江南竹器、木器、瓷器、煤油、洋线、京津的货物,都在这里远走高飞。

晋、京、津、济宁等地的商人纷纷聚集在这里,使得袁口集镇的建筑规模逐步扩张,成为了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商铺客栈林立。

一年的时间,一晃而逝。

一日,刘太公坐在一张椅子上喝茶,路过的商人和船夫都向他行礼。

一位熟悉的船夫,对刘太公挥了挥手,刘太公也微笑着回答。这位船夫来自浙江余杭,经常到济宁去做海货,偶尔也会送些东西到刘太公那里去,因此关系很好。船夫的小船已靠岸,老板上岸,径自走向刘太公。

“刘先生,别来无恙。”黄掌柜问侯道。

刘太公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壶茶水送到了黄船主人的面前。

黄船主脸上现出为难之色,道:“你这一带有个土匪,一人拖欠了我的船钱,到现在还不还。我本欲取回,却无可奈何,多住一天,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真的假的?”刘太公很是愤慨,问道,“那是哪家的人?我来帮你说话。”

这人正是李老二,经营着一批粮食和酒,靠着结交的朋友,经常在运河附近耀武扬威,经常从船上偷钱。他倒也识时务,不会去招惹那些大老板、大老板,而是去招惹那些老实人。

刘太公地位尊崇,平日里也是客客气气的。刘太公来到李老的铺子前,对李老二说:“黄船老板在海上漂泊,风雨飘摇,真是难能可贵。如果你有钱,付了钱,就把他放了。”

李老二见刘太公来求饶,也不得不卖个人情。

“不是我不想要,而是我没有时间。还用得着你刘太公帮忙吗,我现在就给你办。”李老二一口答应下来。

这一次,黄船主携夫人、姊姊一道,本来打算在运河古城游览一番,不料碰到泼皮赖帐,伤了兴致。这一次,刘太公亲自出马,还清了所有的开销,心中感激涕零,一定要带着他的家人去道贺。

黄船主带着妻儿妻女,带着一名船上的水手,带着礼物,直接来到了刘府。刘太公觉得自己的功劳不算什么,互相推辞了几句,大家都很高兴。

黄船主见刘太公家大业大,却无一女子,心中悲凉。他的儿子和媳妇都不在这里。

“刘先生,你五十多岁了,身子骨还硬朗着呢,怎么可能还能嫁人?让这座府邸更有生气。”

刘太公急忙说道:“黄船主怎会开这种玩笑?

黄船主道:“现在可不是从前了。以你的家底,在弟媳还活着的时候,你没有纳小三,真是个忠厚老实的人。现在他死了,又有了一个漂亮的妻子,这也说得过去。你要敞开心扉。”

“是啊,我的孩子都结婚了,哪有女人愿意嫁给我?”刘太公问道。

黄船主道:“好办,我看你不肯说,既然你这么想,那就多加小心。”

刘太公也不理会,继续说着话。

当晚,黄船东与夫人在船中谈论起刘太公。

“刘太公家大业大,就算他的老婆还在,娶几个小三也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仍是孤家寡人,真是个好汉子。”

她知道刘太公不是一般人,“我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我姑姑还没出家呢,不如就娶了他吧。”

正如他所言,他是故意的。

这句话说的很幼稚,但船主却突然有了一种和柳家人联姻的感觉。只要成功了,他就会来这里运送货物,谁也不会少他的银子。若是娶了刘太公,那就是找了一棵有钱的大树。

黄家庄夫人也是这么想的。两人商量了一下,便让老婆先去打听消息。

小姑娘一听,顿时满脸通红,美得不像话。

刘府的财大气粗,她是见识到了的,但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嫁给那样的家族。

刘太公的年龄和他父亲差不多,但他的财富,让她很是为难。

毕竟,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说出了其中的好处和坏处。

她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女子能成为小妾,已经是她的福分了,也只有她的先祖,才能得到这样的好运气。现在他的夫人已经去世了,如果娶了他,那就是王府的正室夫人,荣华富贵不能相提并论。还说刘太公是个好人。

小姑娘听了妹妹的话,心中一喜,道:“那就听你的。”

第二日,黄船老板一大早就到刘府去找刘太公。

“刘先生,我们去买房子。”

刘太公一头雾水。

黄船主道:“昨日你不是说要再娶么,昨晚我已经和那女子约好了,你若答应,选个日子就可以了。”

刘太公见这位掌柜如此郑重,便询问他是不是真的。

黄船主便说要娶他的妻子和妹妹。刘太公昨日与妻子和妹妹见面。这女子容貌绝美,肌肤胜雪,肌肤胜雪,当真是一位江南美人,让人垂涎三尺。现在听黄船主说要与他联姻,他简直不能置信。

刘太公道:“黄船主人,你可别开玩笑了。”

“婚姻,不能开玩笑!女人已经答应和你结婚了。你和她都认识了。你可别辜负了我妻子和妹妹的好意。”

刘太公无言以对,他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些假,但心中的欲望,还是被勾了起来。

刘太公无奈,只得打圆场:“是啊,今天也不是。我叫人去见个面。”

船老大一抱拳:“我会留在船上等你的。趁着这艘大船还没开,我们就把这门婚事定了。”

黄船主告辞离去。刘太公连忙去找张宝山,说起了成亲的事情。

“好消息,刘兄!”张宝山道,“这样的女人都愿意娶你,你还拒绝什么,你自己去吧,我来帮你,今天就把时间订下来。”

于是,刘太公把一切都交给了张宝山。

张宝山寻到一份日历,说三日后可成亲。所以,今天的事情,就定了下来。我会跟船长商量的。张宝山告诉船主,新娘不必准备彩礼,柳家人已经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金手镯、戒指什么的都买了,更别说丝绸了。

这艘船上的主人和他的妻子,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礼物自然是丰厚的。

张宝山回了刘府,立刻让人去准备婚礼的东西,三天之内就能准备好。有人想要排队,就得给他们交更多的费用。

刘继文见自己的家人都在忙碌,便问道。一位店员说,他的爸爸要结婚了。

这一年来,刘继文经常被刘太公呵斥,心中很是不爽,但却也没说什么。可是现在,他却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

刘继文回到家中,跟老婆说了这件事,老婆对他说:“你爹平时对你管教得很好,可暗中却是个变态。”

刘继文对老爹再婚不感兴趣,以柜子里的事情为理由,不肯回去。到了夜晚,更是与人喝酒,赌博。继文性格上的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不能容忍。父亲觉得,如果继文不来,那就更好了。

婚礼当天,袁口镇一片欢腾。锣鼓喧天,爆竹响个不停,唢呐吹奏着喜庆的乐曲。刘太公娶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新婚之夜,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

刘太公自从嫁给了新娘之后,整个人都变了一个人,变了一个人,重新掌管着柜中的事情,整个人都变了一个人。

新媳妇李圆圆为人温柔,对谁都很好,对谁都很好,所以大家都称她为“太太”。

俗话说,老树人越长越好。

新婚一个多月的时候,李圆圆对刘太公说,她的月经不来了,她觉得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刘太公问:“你是不是生病了?去请大夫。”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不明白吗?”李圆圆佯装生气,“我怀孕了!”

“天呐!”刘太公目瞪口呆。

刘继文夫妇得知“太太”有身孕,便说:“爹爹有老婆,她是个柔弱的女人也就算了。现在这女人居然有了身孕,若是女儿倒也罢了,若是儿子,那以后就得争夺遗产了。”

二人商量了许久,也没有什么好的对策,现在老爹的病还好,他们也就不着急了。

据说,她怀孕了,第一次生孩子。十个月后,李圆圆有了一个大胖墩。刘太公高兴得不得了,他的长子名叫继文,而他的长子则是继武。他要子孙后代都是有才华的。

刘太公要在继武一百多日后,邀请他的亲友们去赴宴。但继文还是没有来,刘太公知道继文对他的哥哥怀恨在心。继文以后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人,他在想着该怎么处理。

二年之后,刘继武已经能够朗读经书,才华横溢,颇受刘太公喜爱。特意找了一位老师,细心教导,说他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得到一个荣耀的机会。

古人云:吉中有怨,福祸相倚。

有一天,刘太公和朋友喝酒,兴致很高,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中。他的大门很高,为了避免摔倒,他直接走了过去。一头栽倒在地,昏迷不醒。一家人急忙找大夫,大夫给他捏了一把,喝了一碗姜汁,还是没能醒来。大夫对众人说,他现在应该是醉了,需要静观其变。过了一个多小时,他终于醒了过来,四肢麻木,连手指、针刺都没有半点感觉。大夫说,他应该是磕到了脑袋,得了风寒。能做的就是调整,至于效果如何,那就看老天了。

继文得知他的爸爸跌倒,第二次来探望。她也明白,自己的父亲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所以她决定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再去看自己的父亲。

刘太公得知继文日后必定要对付付继武和他的儿子,心中十分沮丧,病情一日不如一日,愈演愈烈。

有一天,刘太公派人去找张宝山。刘太公将自己来汶上见过李道长的事情说了一遍。那时候,他说过,他们还会再相见。要不要问一问李道长?

张宝山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我让人打一辆车,我们一起过去。”

两个小厮扶着刘太公上了一辆车,然后去了汶上,去找李道长。

这次是李道长回来了,几个人把刘太公送到李道长的院子里。

李道长的花白胡须,仙风道骨。他看着刘太公被人抬了进去,便说:“富贵之事,终究是要发生的,文不文来,武功不如武功。”

刘太公见有高手坐镇,打拱道:“这位前辈,不知贫僧来此有何贵干?”

李道人看着刘太公,沉声道:“这枚符文,应该是活不了多久了。垂着眉头,为子女担忧。脸颊高而瘦,让你老婆自己去吧。”

李道长果然是个高手!

刘太公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向那道人说,贺老爷给他算了一卦,大抵都是真的,却没说他的气数已尽。

李道长开口:“贺大师是以子平为主刀的。生命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因素就是生与死。是不是还嫌钱不够?”

这一句,让刘太公无言以对,他这辈子都是荣华富贵,还能有什么好东西?

刘太公将家里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道人,询问他百岁之后,继文继武的事情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如果继文要杀继武,那他会怎么处理?

李道长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道:“你们先祖有福,子孙后代自然不会缺少食物和水。不过,人心最是捉摸不透,贪得无厌,就是一场灾难。”

“还望前辈明示。”刘太公开口。

李道长望了刘太公一眼,说:「你这辈子都很用功,是个好行善的人。我不想让你们家族的年轻人自相残杀,所以给你们出了一个主意,只要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我保证你们的子孙后代都会平平静静的死去。”

刘太公感激涕零,道:“老夫不能跪下道谢,但一定会给你一份大礼!”

一群人朝着刘府走去。刘太公告诉李圆圆:「我已拜托李道长为师,我的寿数已尽。等我死了,你和你母亲就会被继文害死,你年纪还小,可以把她许配给别人。

李圆圆哭得梨花带雨,叫道:“我活着是你的,我是你的鬼魂。我要把我的尸体,安放在柳氏的墓穴里,与你同眠。即使是继文所为,这也是他的宿命。别跟我提什么结婚之类的。”

刘太公问:“你就这么想留在刘府吗?”

李圆圆斩钉截铁。

刘太公说:「好,明日请继文来,大家商量一下财产。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继文,你们母子只要有一处空位就行了。如此一来,继文就没有必要杀你们了。”

老婆点了点头,任由自己的丈夫去做。

第二日,刘太公召见继文,说:「继文,我命不久矣。」等我去世,我会把所有的财产都交给你。你哥哥年纪太轻,做不了什么。只要他们两个人的房间里有饭有饭,你哥哥就可以照常读书。我在遗书上写的很清楚,武十八年后,他和母亲都要自己找出路,自己生活。你答应不答应?”

继文听到自己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决定,并且还立下了自己的遗愿,心中一乐,连忙道:“你就这么做吧,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两个多月后,刘太公死于沉沉的睡眠之中。

继文当上了当家人,按照他的意愿,把“太太”和他的兄弟分在一个房间里。他们母子都很听话,从来不插手家里的事情。

刘继文有一笔不菲的遗产,如果不是特别的挥霍,他这辈子都不用为钱发愁了。不过,他喜欢赌博,喜欢喝酒。祖产一天比一天少,但他并不在乎。

十五年过去了,他接受了正规的教育,学识渊博,学识渊博,学识渊博。

继文输了不少钱,连老宅都变卖了好几套,眼看着继武要升官,就要将他赶走。现在,他已经十八岁了,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参加科举了,他觉得,继武十八年了。

有一日,继文告诉继武:「继武,爹爹在他死前给你立了一份遗书,待你十八年后,你随你娘一起搬出刘府,另寻出路。」

继武说:「既然是父王的遗书,我自会照办。把那份遗嘱给我,我看看。”

继文想着要去请几个人,分清家事。此时,老爸的老朋友张宝山还在,他便把张宝山也请了过来,并请来了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来做这个见证。

第二日,刘府的大厅里,两个人齐聚一堂。

继文打开了他爸爸的遗书,让所有人都看看。

我去世后,继文继承了全部财产。

继武、李圆圆还住在刘府,住的地方、吃的、住的、受教育的,都是一样的。

等他十八年之后,再把刘家的产业全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刘善奇手书

“你们看看,这纸上有字。”

张宝山道:“是啊,武识文,知书达理,为人宽宏大量,很适合执掌大权。”

“张伯,你是不是搞砸了?是我的族长,让我的继武走了。”

张宝山将那份遗书指向了所有人:“各位,这份遗嘱上的字迹清清楚楚。”

众人仔细一想,确实是这样。继文回过神来,再读了一遍遗书,继文这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在撒谎。

他的父亲在他的遗书上写着:

在继武十八年之后,继武与李圆圆走出了刘府,另寻出路。继文拥有刘家人的全部家业。

但这句话,却是自动的,没有了。

继文看到后简直要发狂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恍然大悟。

继文的所作所为,人人都见过,都说:“刘太公为人正直,老老实实,没想到他会耍什么花招。他们平分的很好!”

张宝山道:“继五,你爹的遗书上,只是提到了你的家族,并没有说你弟弟会怎么处理。你打算怎么处理他?”

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回答。

继武道:“我大哥抚养了我十八年,我继承了父皇的衣钵,但我对他的态度,依旧和大哥一模一样,住在刘府。”

继武讲完后,大家纷纷鼓掌,说继武宽宏大量,通晓大局,不虚此行。继文一听到这句话,不禁羞愧难当。

他只是说,刘太公向李道长求助,李道长深知人心的险恶。要刘太公把全部财产交给继文,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他传了一种神奇的水,说用这种泉水蘸着墨,日久自消。他能彻底改变这份遗嘱的含义。

贺老爷给刘太公算命,两年后,刘继武乡考中了秀才,后来又考了个秀才,为家族争光。继文悔过自新,虽然不能扩展业务,但也保住了他的家产。

所以,当地人称赞此事道:

刘家有个老太公,

腰不躬来腿不松。

到老娶个娇新娘,

生个儿子须端详。

文武双备本好事,

家产过多生是非。

幸好找到李半仙,

家业祖产得保全。

文不文来武不武,

兄弟齐心耀刘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