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交恐惧者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复制链接]

1#

在现在这个推崇文明的时代,人际之间的礼貌是自然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请不要大声喧哗!很多自认为有修养的人郑重其事地表达了对“大声说话”的厌恶与反感。

确实的,在公共场合,尤其是相对闭塞狭小拥挤的空间里,大声说话就成了一种噪音。噪音会令人不适,感觉烦躁。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肆无忌惮地大声说话确实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不礼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所以令人不适,是因为这样的行为表现出一个人过度注重自己而忽略他人的倾向;在满足自我需求与他人需求之间造成了一种不平衡;无形中剥夺了他人对适度安静的需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我们今天想谈的是另一种情况。即,有一些人与大声喧哗者完全相反,他们生怕别人反感,因为过度照顾别人的需求,而对自己的需求习惯性的压抑。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需要、思想。他们感觉内心压抑、紧张不安、怨恨满满、烦躁、各种躯体不适,总觉得经常有好多话到了嘴边却好像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挡着,到底说不出话来,又咽了回去,因而他们经常痛恨自己,觉得自己没出息,感觉自卑。在外人看来,他们沉闷、敏感,胆小、怯懦,封闭、难以接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知道他究竟感受如何,只能看到他嘴唇嗫嚅,但听不清楚他说什么,或者感觉到他说话但他终究没说,觉得他奇怪无趣,难以理解。

刚刚说的这种情况,有相当一部分主要表面为,在陌生人面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在拥挤的空间,他们满脸通红,身体颤抖或冒汗,有些人会感觉冰冷麻木,感觉尴尬,无地自容等等。因为这种种不适的感觉,所以,他们习惯性的选择避开,因而逐渐龟缩在自己的狭小的空间里。在这里,他们感觉安全、舒适。如果你是他的家人或者好友,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和在外面的表现判若两人,他们凯凯而谈,神采飞扬,甚至才华横溢。然而,你会发现,他们像魔*一样,不能去太阳底下,不能去人多的空间,尤其是陌生的空间,这么,他们似乎突然就蔫了,变得封闭、不安、羞愧、无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久了,他们会觉得搞不清楚自己,感觉身体各种莫名其妙难以言说的各种不舒服。经常出现的区域是,胸口,心脏,头部的不舒服,但不限于此。他们感觉烦躁,痛恨自己。也怨恨周围的人。对于一个在他身边的心灵敏感的人来说,他的存在更像一个情绪的垃圾堆,无时不刻散发出各种难闻的气味。他们难以解决,在平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足以令他情绪崩溃。总之,他们会变得令人难以理解,因而难以相处。所以,他们孤独。

一方面,他们需要独处,感受孤独,享有孤独,同时,又经常感觉孤独难耐,烦躁,空虚,无聊,无助,卑微,看不起自己。他们也经常感到想要“走出去”,但“能去哪儿呢?”一片茫然。

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社交恐惧。如果情况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就成了社交恐惧症。男女皆有,但以男性居多。

然而,我们今天不是来试图评判,更没有资格责备(尽管经常有人认为自己有责备评判别人的权力),也不试图来诊断或下定义,我们只是试图描述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对这种现象表达一些理解。

我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我敢说,在我对面的你恐怕也遇到过。实际上,在某些人面前,在某些场合中,我身上似乎在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好多次,儿子来到我面前,呢呢喃喃,似乎想要说话,但同时又不让人听见。这种情况和他平常的表现大相径庭。他平常声音洪亮、表达流畅清晰。

这时,我会说:“告诉爸爸,怎么了。大声说。”偶尔,我心情不佳的时候会说:“大声点,我听不见,不知道你说什么!”

通常他会说:“我不敢说。”

我说:“怎么了?”

“如果说出来,爸爸会骂我的。”

“放心吧,不会的。虽然有时候爸爸确实会生气骂你,但并不总是这样啊,有时候不会骂的。你说吧。”

“爸爸,我……”这样,在我的鼓励下,他说了出他想说的。

通常他说的都是他认为自己做的不太好的事情,或者他有什么可能会遭到拒绝的要求。我平静地看着他,他很快放松下来,然后抱抱我,去玩别的了。或着,我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他会开心地说:“爸爸,谢谢你!”偶尔他会说:“爸爸,我爱你!”

我们看到了,他在嗫嚅。经过我的鼓励后,他开始和我谈判,他想要获得一个的承诺。他需要一个确认——“不会被责备或惩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清晰地表达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担忧。而一旦表达出来之后,他就马上放松下来,可以做别的了。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生活例子。然而,麻雀虽小,五腑俱全,我们由此可以窥见众多难以表达自己的人士的内心动态和困难所在。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遭遇到的困难的根源——在他们的内心有一个巨大的担忧,担忧那个强大的评判、责罚、否定、拒绝的声音。

也许,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个声音是不存在的,但他们内心的这种担忧是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他们幼年的处境中经常有这样一个严厉残酷的声音存在,这个声音由于经常发生,天长日久,逐渐内化为他自己心灵的一部分。必需说明,很多时候,这个严厉残酷的声音可能来源于幻想和想象。但无论哪种情况,最后都会发展为一种被称之为投射的想心理机制。即,我认为对方是那样的;我认为对方会那样对我。所谓那样,通常是被不友善的对待。可能是呵斥、是否定、是冷漠、是侮辱嘲笑,等等。总之,是他们内心最害怕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害怕什么,就会担忧什么。我们担忧什么,就会在不自觉中诱导什么。一旦诱导成功,我们就从对方提供的证据那里真实了我们原来的设想——你看,和我想的一样,他就是那样的,我就的会被那样对待!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通常,这在无意识中发生并完成。缺乏觉察的情况下,他们无法解释原因,而只能不断确认自己的正确预言——我就知道会这样!渐渐地,他们会觉得,“这就是命啊!”

通常,他们的命运确实很悲惨。遗憾的是,通常他们意识不到是自己创造出了自己的命运,相反,他们觉得自己的清白无辜的。他们痛恨到:“这是个可恶的、残酷的、冷漠无情的、阴暗的世界,毫无值得留恋之处!”所以,他们带着怨恨逃跑,在逃离中诅咒这个世界。

在我刚刚注意到心灵中冒出的这句话——请大声呐喊——的时候,随即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心灵想要大声呼喊》。这是一部治愈系电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我不一定同意你说的。我不一定能满足你。甚至,我不一定能理解你的感受和想法。但如果你有感觉,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无论什么,请大声告诉我。说出来,主要不是为了让我知道,而是说你要为你自己的感受、情绪、想法负责。说出来的意思是,你是可以说的,你是可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你是可以存在的。你值得被爱,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